
2021年5期
刊物介紹
本刊1981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為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期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連續3度被 編入我國《中文核心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來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報》緊密跟蹤本學科的發展動向, 全方位及時報道有關最新科研及實踐成果, 積極引導和推動本學科及其實踐的快速發展, 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和行業導向性。 主要報道土壤侵蝕、旱澇、滑坡、泥石流、風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現狀、預防監督、治理 經驗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水土保持學科階段性 的理論研究成果以及計算機、遙感、系統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術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實踐 中的應用; 國內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動態等內容。
水土保持通報
試驗研究
-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東部地區的土壤侵蝕現狀調查
- 去除有機質對城市淺水湖泊氮磷釋放特征的影響
- 濕地植物對農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凈化作用
- 灌溉方式對楊樹人工林細根分布特征的影響
- 黃土高原水蝕風蝕交錯區沙地枯落物的水源涵養功能
- 砒砂巖區沙棘液流及細根變化對土壤水分變化的響應
- 植被恢復對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水循環演變趨勢的影響
- 吉蘭泰鹽湖防護體系的防風阻沙效應
- 基于穩定同位素的黃土塬區村莊澇池對地下水補給的定量分析
- 植物類型與改良方式對重構土壤氮轉化速率的影響
- 基于穩定同位素技術的黃河支流河岸植被水分來源解析
- 寧南黃土區植被恢復方式對土壤粒度特征的影響
- 廣西龍脊梯田區森林類型對土壤水力特性的影響
- 優化施肥方式對黃土高原新增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團聚體特性的影響
-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金礦生態恢復區的土壤理化性質和植被群落特征
水保監測與應用技術
- 2000-2019年青海省同仁市NDVI時空動態變化
- 1985-2020年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水土流失動態變化
- 安徽省兆河流域非點源污染模擬及最佳管理措施
- 基于HEC-HMS模型的蘭江流域徑流預測
- 基于M-K檢驗和地統計分析的沂蒙山區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趨勢研究
- 生態工程對科爾沁沙地主要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
- 老撾凱山豐威漢市土地資源的空間優化配置
- 豫東北黃泛區2019年土壤侵蝕特征
——以河南省蘭考縣為例 - 紫色土和黃壤含水率的室內光譜反演
- 河南省沿黃干流地區社會-生態-生產景觀恢復力演化特征及情景模擬
- 自然解決方案背景下的遼寧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主導功能評估
- 1979-2020年深圳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及其時空格局變化分析
- 長江經濟帶生態系統健康正態云模型構建及其診斷
- 區域水-能源-糧食關聯系統協同發展模型
- 不同造林方式對寧南山區樟子松抗旱造林效果的影響
- 現行淤地壩設計洪水計算方法的適用性對比分析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區水土流失特征與防治對策
綜合研究
- 2009-2018年中國農用地多功能利用與鄉村發展的時空耦合關系
- 2000-2017年中國農村水資源貧困與經濟貧困的耦合協調狀態及其影響因素
- 旅游型鄉村景觀格局變化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響應
——以江蘇省無錫市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為例 - 2000-2018年黃河流域NDVI時空變化及其對氣候和人類活動的雙重響應
- 云南省老山自然保護區地貌特征及其對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影響
- 基于PSR-SPA模型的成都市文化遺產洪澇災害風險研究
- 黃河河南段流域洪災的社會脆弱性評價
- 河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狀態的時空格局
- 寧南山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耦合協調發展
- 山西省2005-2018年“三生”功能的時空分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 基于遙感數據的銀川市城市公園對城市熱環境降溫效應分析
- 基于灰色關聯理論的三峽庫區2015-2019年生態安全時空演變特征研究
- 基于TOPSIS及耦合協調度的湖南省2009-2018年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
- 甘肅省涇河流域2010-2019年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分析及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