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偉
今年3月5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百年滄桑,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一代偉人周恩來的英名和他的光輝業績,卻永載史冊。
值此100周年紀念日,我拜訪了曾經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過的醫務人員,共同回憶起總理在最后的日子里,與疾病抗衡的點點滴滴,無不痛心而感動。
從1973年初,北京協和醫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方圻教授就作為總理醫療小組成員,參加了周總理的治療和搶救工作。
方圻教授清楚地記得,1974年5月,總理的病情急轉直下,越來越重,每天尿血量增多。方圻等醫學專家到中南海西花廳為周總理檢查后,向中央建議立即手術治療。為了增加說服力,把尿檢報告同時呈送上去。
但周總理顧全大局,強支病體,靠輸血堅持工作,抱病接待外賓。醫生為防止總理病體不支,發生意外,帶著醫療器材守候在門外,隨時準備搶救。
周總理病逝后,鄧穎超大姐把總理使用過的座鐘送給方圻教授留作紀念。20多年過去了,這臺古樸的金色座鐘,被方圻教授視為珍貴的“傳家寶”,一直擺在他的書桌上,激勵著他為祖國醫學事業不懈奉獻。
有幸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過的陸惟善、張佐良醫生對周總理患病前后情景有詳細的回憶。
1970年初,周總理出現了胃腸道出血情況。毛主席知道后,要他進行檢查。但總理一直擠不出時間。到了秋天,仍未見好轉,保健醫生催促他去檢查,他只是一笑,手里拿著文件安詳地說:“不要管它,工作要緊。”仍一心忙于廬山會議的準備工作。
1972年5月,周總理小便中又發現有紅細胞,以后證實為泌尿系腫瘤。到1973年初,病情日益惡化,每天尿血量有時達100多毫升。他在接見一位老同志時,爽朗地說:“我害了不治之癥,能工作的日子不多了,越是這樣,我越要加緊工作,多為人民做一點事。生命不息,戰斗不止。不這樣,不好見馬克思啊!”
工作人員見總理病重仍日夜為國為民操勞,一再勸他多休息,有時甚至含淚請求說:“總理,您的身體屬于億萬人民,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請您多休息一會兒吧!”他老人家仍然樂觀地回答:“好,還是那句話:誠懇接受,要看實踐!”
陸惟善、張佐良醫生激動地說,周總理的偉大實踐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革命者應當怎樣做,才是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吳階平副委員長從1957年以來就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進行醫療工作,并在以后參加了對周總理的醫療保健工作。“總理的言傳身教,使我終身受益。”吳老所言,出自肺腑。
在《終生難忘的教誨》這篇回憶錄中,吳老深情地回憶道,“周總理的科學態度與忘我精神也突出地表現在如何對待本身的醫療問題上。周總理多次對身邊的醫務人員強調,我配合你們的醫療工作,你們也要配合我,不影響我的工作。對疾病總理的態度是非常冷靜而客觀的。他要看圖譜,手術如何進行,層次和過程都得講清楚。他還要在顯微鏡下觀察切片,了解什么是正常細胞,什么是癌細胞。”敬愛的周總理正是以這種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無私無畏的精神,冷靜客觀的態度對待疾病,頑強與癌魔抗爭,力求為國為民多做一些事。
吳老回憶說,一次總理正在輸血,毛主席要接見外賓,通知總理出席。周總理也不說自己正輸血,讓醫務人員立刻拔掉針頭,穿好衣服就去了。而這正是鞠躬盡瘁的周總理的一貫作風。早在1955年4月,周總理出席萬隆會議之前,闌尾炎發作。他抓緊時間做了闌尾切除手術,未等完全康復就飛往印尼赴會。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僅從1975年3月到9月的半年時間內,周總理以重病之身與各方面人士談話102次,會見外賓34次,離開醫院外出開會7次,在醫院召開會議3次……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周總理思慮的仍是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1975年9月,周總理病情急轉直下,由于癌癥的消耗,他的體重由原來的130斤下降到只有幾十斤,連散步幾分鐘的力氣也沒有了。10月下旬,醫生決定為總理再次手術。
1975年12月20日,周總理高燒38.7℃,身體已極度虛弱,但他仍然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大業,在病榻上,吊著輸液瓶子和有關人士長談對臺工作問題。其間兩次被病痛折磨得說不出話來,不得不中止談話。他抱歉地說:“我實在疲倦了,讓我休息10分鐘再談。”隨后便昏迷了過去。
1976年元旦過后,盡管醫務人員進行了全力搶救,但周總理的病情仍繼續惡化,生命垂危。1月7日晚11時,當醫生們來到周總理病床前,周總理從昏迷中醒來,微微睜開雙眼,凝視了一下,認出了其中的吳階平醫生。總理聲音微弱地說,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總理生前所說的最后幾句話。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一代偉人周恩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耗盡了生命的最后精力,懷著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與世長辭。
一代偉人周恩來的英名和功績與江河大地同在;他的音容笑貌和諄諄教誨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