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樵
在離婚率很高的美國,有50%左右再婚者的婚姻以失敗而告終。在離婚率漸增的中國,盡管對再婚后又離婚者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據,但在耳聞目睹中,我們不難發現——
受現代文明的影響,愈來愈多的人已從死亡的“圍城”中逃離出來,又雄心勃勃地重現理想中的伴侶,重組新的家庭。事實證明,通過再婚,有的人確實找到了理想的伴侶,實現了愛情生活的美好宿愿。然而,事實也證明,有些人進入新的“圍城”后,心理距離使他們陷入了情感困境之中,重飲了婚姻的苦酒。
(一)
無論是喪偶還是離婚后重新組合的家庭成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心理距離。他們有的還沒有從以前的悲痛中完全解脫出來,有的對原配偶還處于心理敵視或者情感依戀的狀態,有的則對新的家庭環境及新的生活方式適應能力較差,而進入新家庭的孩子對新的家庭成員同樣存在著較長時間的陌生感。這些心理上的距離便會引起再婚家庭的種種糾紛,以至崩潰。
再婚家庭中男女雙方的心理距離,使得彼此的感情猶如一只玻璃杯子,稍微不慎就會被打得粉碎。正由于受心理距離的影響,新家庭中的男女雙方很難對對方產生情感的依附,家庭也會因此失去應有的向心力。如死去丈夫的淑與離異的文組成了新的家庭,在婚后好長一段時間內,淑仍然在喪夫的悲傷中難以自拔,總顯得不開心,且常常在文面前念叨著前夫。文對此有些妒意,認為妻子是同床異夢,心里還念著死去的男人,對自己沒有感情。漸漸地文也想起前妻的優點來,對淑開始冷淡。一次,為文賭博,兩人拌起嘴來,在爭吵中,文嚷道:“其實你很多地方還不如我原來的女人,你撒潑啥?”這句話成了兩人發泄的導火索,相互指責對方的毛病。久而久之,兩人反目為仇,后離了婚。
澤為尋求真正的愛情與前妻離了婚,旋即跟敏再婚,由于婚后澤沒有很快調整好適應新家庭的心理,心中始終與對方有距離感,所以常常以為對方并非自己所要找的理想伴侶。在矛盾的再婚生活中,澤對婚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感情好的夫妻,更沒有理想中的愛情,結婚就那么回事兒——找個女人過日子罷了。因而他便把離婚看作家常便飯,視如兒戲,當他與敏再次離婚后,如今已一發不可收拾地相繼離了4次婚,被人戲稱為“離婚專業戶”。
(二)
孩子是再婚者考慮的重點,更是再婚者產生心理距離而引發家庭糾紛的焦點。俗話說“孩子總是自己的乖”。在重組的家庭里,雖然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孩子在對父輩的稱謂上與原來的稱謂并無二致,但作為并非自己骨肉的孩子,很多人因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而在感情和行為上難免有所表露,從而引起一些感情糾紛。
重組的坤、玲夫婦,其他方面彼此都處理得較好,但就因為玲那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使兩口子的感情產生了裂痕。在他倆結婚前和結婚后的一段時間里,作為繼父的坤對孩子像親生的一樣,玲感到滿意。可有一次,玲的孩子把坤的幾個文件袋搗騰亂了,氣急了的坤忍不住打了他兩個耳光。晚上,玲回到家,孩子哭著把繼父打他的事告訴了媽媽,玲便不問青紅皂白地與丈夫大吵一頓,質問丈夫:“憑啥打我的孩子!”從這以后,坤也意識到那孩子畢竟不是自己的親骨肉,因此對他也就不太管教和關心了,甚至有時還向孩子發脾氣。久而久之,玲看到坤已經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外人,也心灰意冷,兩年后,這個重組的家庭便告解體。
程帶著兒子強強,蓉帶著女兒菲菲,重組了這個新家。當時兩個孩子都已經十來歲。起初,一家4口倒還生活得很寧靜。作為強強后母的蓉,是個深明大義的知識型婦女,對兩個孩子都相當愛護,有時甚至對菲菲的要求比對強強還要嚴厲。但程在孩子問題上有“護短”的習慣,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因為孩子引起了糾紛。一次,強強無故把菲菲打得鼻青臉腫,蓉見狀便教育了強強。程錯誤地以為蓉袒護菲菲而作踐強強,遂爭執不休。又有一次,蓉見菲菲需添置過冬的衣服,就在下班途中為菲菲買了一件便宜的防寒裝,同時考慮到強強的書包破了,便買了一只書包。可回到家里,程卻說蓉對兩個孩子不一視同仁。面對不通情理的程,忍無可忍的蓉終于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
心理距離也表現在走進新家庭的孩子身上。孩子對新家庭的感情隔閡同樣影響著再婚父母的感情,間接導致了再婚家庭的糾紛。建國由母親帶進一個新家時已經是一個基本懂事的孩子,他原本是不愿母親再婚的。剛進入這個陌生的家庭時,建國雖然對新的家庭成員沒有敵視心態,但總表現得格格不入。他少言寡語,從來不叫繼父一聲爸爸,更不愿意跟繼父的子女打交道,繼父的子女也跟他合不來。母親為此背地里訓斥了建國很多次。母親的訓斥非但沒使小建國有所改變,反而與繼父及其子女為敵起來。這樣,繼父便認為自己掙錢供養了一個不肖的兒子而對他產生厭惡感,對他的生活和學習也不聞不問,并經常拿建國母親出氣。向來疼愛兒子的母親見丈夫如此對待建國,就開始報復于丈夫的子女。由子女引起的矛盾便不斷惡性循環,最終使這個重組不久的家庭破裂。
(三)
再婚與初婚一樣,本應是幸福和甜蜜的。通過再婚這一變更形式,一些原來在愛情婚姻上不理想的男女,本可找到理想的伴侶,過上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再婚后的事實并非盡如人意。由于再婚家庭中出現的矛盾情況比較復雜,解決起來則較為困難,因此,再婚者們欲使新的愛情、家庭生活永遠幸福美滿,則要在走向和進入新生活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再婚后應善于調適自己。再婚后的家庭對每個成員來說都是全新的——全新的人,全新的環境,全新的感情方式及生活方式。因此,再婚后的夫妻雙方都應根據需要不斷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再婚后應盡快消除心理距離。再婚者一旦進入新的角色就應全身心地愛對方、愛這個新家、愛新家庭里的所有成員,應將對方作為信賴和依賴的唯一感情支柱,使所有成員能夠很快地相處融洽,不能對感情和家庭的未來持觀望及懷疑態度,更不能對對方存有半點疑心和戒心。
再婚后應善待“別人的孩子”。這是消除心理距離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再婚后的夫妻雙方來說,一旦彼此的孩子進入新的家庭,就應視其為這個家庭中的成員。盡管你被稱為不帶血緣關系的“繼父”或“繼母”,但他們卻無可否認地是你法定的直系后代,更是這個家庭的未來。如果一方的孩子隨前妻或前夫生活,你應支持對方擔負起法定的撫養責任,還應充分理解和正確對待對方的骨肉之情。一句話,即要把“別人的孩子”從心理上、感情上視為“自己的孩子”,將其擺在與自己的孩子同等的地位來對待。
祈愿新“圍城”里的糾紛隨風飄散,祈愿再婚者們幸福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