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文
1991年 8月19日,蘇聯發生“8·19政變”,保守派武力奪權失敗。葉利欽作 為反政變的“民主拯救者”成為俄實際領導人;12月25日蘇聯解體。
1992年 1月2日,葉利欽在全俄開始以放開物價、緊縮銀根為內容的“休克療 法“;3月,葉利欽任命蓋達爾為俄政府第一副總理;5月,又升其為 代總理,蓋達爾成為“休克療法”與“青年改革家”、“激進民主派 ”的象征性人物;6月,俄政府在議會壓力下修改預算,放松銀根。 “休克療法”實質上流產;10月1日,俄開始發放私有化證券,“大 眾私有化”啟動;12月,俄第7次人代會上,葉利欽與議會攤牌。議 會迫使葉撤換蓋達爾,切爾諾梅爾金任總理。
1993年 4月25日,俄全民公決,葉利欽獲得支持;10月3日,葉利欽強行解散 議會,發生俗稱“炮打白宮”的流血事件;12月,俄全國大選產生新 議會,主要是下院——國家杜馬,同時通過總統集權的新憲法。
1994年 6月30日,俄宣布終止“證券私有化”,未兌現的私有化證券作廢, 俄轉入“貨幣私有化”階段。同年,俄通過十多個立法文件,全面推 行“金融—工業集團”組建工作,葉利欽宣布1994年為“金融—工業 集團年” 。至1998年,俄共出現80個左右的金融—工業集團,其中 包括所謂“七大寡頭”。12月,第一次車臣戰爭開始。
1995年 8月,車臣停火;12月17日,俄第二次議會大選,產生了左派占優勢 的新一屆杜馬。
1996年 1月,葉改組政府,全面清除“激進民主派”,蓋達爾等非閣員民主 派人士也紛紛退出“總統委員會”(葉的顧問機構);1月22日,蓋 達爾宣布與總統“徹底分手”,并要求葉利欽放棄競選總統;6月16 日,俄第二次總統大選,葉利欽連任;9月,葉利欽做心臟手術,在 此前后他多次住院,俄出現“病夫治國”局面。
1997年 3月,俄政府再次大改組,丘拜斯、涅姆佐夫入閣;11月,俄發生“ 稿酬事件”,丘拜斯等人因“索取過高稿酬”被趕下臺。
1998年 3月,葉突然解散政府,撤換切爾諾梅爾金,經與議會一個月的較量 ,任命基里延科為總理;8月,俄發生金融危機,基里延科下臺,葉 重新啟用切爾諾梅爾金未果,改任普里馬科夫為總理。
1999年 5月,普里馬科夫被免職,斯捷帕申繼任總理;8月,斯捷帕申被免職 ,普京繼任總理;12月19日,俄第三次議會大選,“民主派”重返杜 馬,俄議會從左派獨大轉為左中右相抗衡的多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