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棣華
拉小車
目的:訓練小兒配合說話內容做拉走、跑步、蹲下的動作。學會與他人動作協調一致。
玩法:媽媽將雙手放在背后,讓小兒拉著雙手跟在后面走,同時說:“小車丁丁當,拉呀,拉呀,快快走。”一邊說,
一邊拉著孩子向前走。走了幾圈之后,孩子與媽媽互換位置,孩子在前面,媽媽在后面拉著孩子的雙手,邊說邊跑:“小車丁丁當,跑呀,跑呀,快快跑。”孩子加快速度,拉著媽媽向前跑。跑了兩圈后,媽媽又說:“小車到家了,停呀,停呀,快停下。”孩子和媽媽同時停下,并蹲
戴帽子(選蓋子)
目的:通過觀察與思考,初步嘗試物與物之間的配合關系,學會手眼協調地去選物、捏物、蓋物、旋物等動作。
玩法:游戲前,收集家中的空瓶、罐、盒,并在上面畫上不同的臉。游戲時,先將蓋子卸掉,然后對孩子說:“這些娃娃的頭上都沒有戴帽子,我們來幫忙把帽子給他們戴上好嗎?”接著,成人先示范將一個塑料瓶放上一個瓶蓋,并旋緊,并對孩子說:“瓶娃娃戴上帽子真好看!”然后給孩子一個瓶子及瓶蓋,教他做。直到孩子學會后再換另一種罐子或盒子去試著做。等到孩子給每一種瓶、罐、盒都蓋上蓋子后,再將不同的瓶、罐、盒都卸掉蓋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蓋子來配合瓶、罐、盒放上蓋子,旋
認大小
目的:理解“大”和“小”的概念,通過實物比較,“小”的可以放在“大”的上面或里面,而“大”的不能放進“小”的里面。
玩法:結合家中常接觸的各種實物或圖片教孩子認識實物的同時,問他:“哪個大?”讓他找出“大”的給你,然后再問他:“哪個小?”再讓他找出“小”的給你。孩子找對了要及時表揚,以激起他對游戲的興趣。當孩子認識了“大”與“小”之后,再進一步讓他通過實物比較感知“大”與“小”之間的關系。給他玩一個大盒(或大碗)和小盒(或小碗),去探索小盒能放入大盒,而大盒放不進小盒。
提示:可選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實物,如進餐時可以教認大碗、大盤與小碗、小盤。游戲時,可教認大皮球及小皮球,睡覺前或起床后可教認大鞋子或小鞋子等。帶孩子外出時,也可結合馬路上的大公共汽車及小轎車,大樹、小樹等進行比較。
吹氣球
目的:促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戲中感知大小,練習向前走及向后退的走法。
玩法:爸爸媽媽和孩子面對面,手拉手,圍成圓圈。游戲開始時,爸爸說:“吹氣球,吹氣球,吹呀吹個大氣球。”三人同時向后退走,雙手伸直,圓圈逐漸擴大,呈大圓形,象征吹了個大氣球。媽媽說:“氣漏了,氣漏了,變呀變成小氣球。”三人同時向前走,圓圈逐漸縮小,呈小圓形,象征縮成小氣球。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提示:在進行游戲前,可以先出示氣球給孩子認識,并將氣球吹成大氣球給孩子觀看、觸摸,然后再慢慢地將氣漏出而縮成小氣球,再讓孩子用手去觸摸,感覺氣球縮小。
責任編輯/田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