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中醫院婦科骨科(515300)
關鍵詞骶髂關節錯縫局部封閉治療手法治療
骶髂關節是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關節面組成的微動關節。婦女在妊娠期和產后,因內分泌的作用,使骶髂關節松弛,如受到扭轉、牽扭、碰撞、滑跌等而產生錯縫,其他治療手段效果不佳,我們采用局部封閉加手法治療產后骶髂關節錯縫21例,療效滿意。
1臨床資料
本組21例病人中,均為產后婦女;年齡均在21~41歲,平均25歲;病程最長6個月,最短2天;病位右側者12例,左側9例。
2治療方法
2.1局部注射:俯臥位,壓痛明顯處作標記。0.75%普魯卡因10ml加入20ml生理鹽水,以30ml空針抽吸備用。另用2ml空針抽取醋酸強的松龍25~50mg。以20號腰穿針將普魯卡因稀釋液注射于骶髂上韌帶及骶棘肌附著點范圍內,再將醋酸強的松龍于壓痛點最明顯處在觸及骨質后作小區域注射。
2.2基本手法:患者俯臥治療床上,術者立于患側對側。先點按委中、大腸俞、關元俞、阿是穴等穴位,然后進行按壓、滾摩、搓擦、揉捏、提拿等手法,以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2.3過伸壓推復位手法:患者側臥位,患側向上。術者立于患者背側,一手壓住骶骨,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先使其膝關節屈曲90°,然后一手推骶骨向前,另一手拉患肢向后,使之呈過伸位,先輕輕推拉數下,再重力向后一拉,使髂骨向后旋轉而復位。
2.4固定方法:復位后仰臥硬板床休息1~2周,然后逐漸進行活動。
3結果
本組21例病人中均獲訪。療效標準按參考文獻[1]執行。結果[1]:治愈20例,占95.
2%;好轉1例,占4.76%;未愈0例。總有效率100%。
4討論
產后骶髂關節錯縫是腰腿痛常見的病因之一。產后婦女身體常較為虛弱,單純手法治療,患者常因畏懼疼痛而不能充分配合,甚至因為拮抗而加重損傷。而理療及熱敷的效果也常不顯著。我們于臨床治療過程中,首先應用局部封閉,通過普魯卡因的止痛效果及強的松龍的抗炎作用,緩解局部疼痛癥狀,減輕組織水腫。繼而取委中、大腸俞、關元俞諸穴,結合各種推拿手法治療,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之作用,達到緩解肌肉、血管痙攣,增進局部血液循環,再施以復位手法,使扭錯的骶髂關節恢復其原有的正常解剖關系而達到臨床治愈。臨床常用復位手法有:腳蹬手拉復位法,推送復位法、過伸后推復位法、牽抖法等。筆者選擇過伸后推復位法,該法術者一人就能完成,實施手法時,可以首先轉移患者注意力,瞬間用力,復位效果良好。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①局部注射普魯卡因時,切勿注入血管中,以免引起意外;②手法要掌握輕、推、穩、巧,用力中心在骶髂關節,手法沉著有力,快速而不粗暴[2];③復位后仰臥硬板床休息1~2周,然后可逐步進行活動。該治療方法,標本兼治,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佑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9~210
[2]毛永雄.整復手法治療骶髂關節錯縫62例臨床報道.按摩與導引,2001;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