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儀征市人民醫院針灸科(211400)
江蘇省儀征化纖紡織有限公司衛生科(211400)
關鍵詞胸椎小關節紊亂推拿治療按壓對搓法胸椎小關節紊亂多由于用力及姿勢不當引起,臨床表現為背部酸脹、疼痛,有時疼痛可向胸前及上肢放射,并逐漸向頸項、腰部擴散。我們采用按壓對搓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取得滿意療效。
1一般資料
本組58例,男31例,女27例;病程最長者7年,最短者1天;年齡在17歲至51歲之間。全部病例均排除胸椎結核、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2治療方法
2.1背部推拿放松手法患者俯臥位,胸部墊枕,頭偏向一側,雙上肢向后平伸,醫者在其背部沿膀胱經、督脈、夾脊循行部位施以滾、揉、撥筋等推拿手法10~15分鐘,同時輔以點按患側外關、后溪、足三里、陽陵泉及阿是穴各5~10秒。
2.2按壓對搓法囑患者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不要憋氣,醫者立于一側,兩掌根重疊垂直置于脊柱正中,并隨呼吸調節用力輕重,在吸氣到最大限度時施以暴發性彈力,分別沿背部督脈及脊柱兩側3條線從上至下,從下至上依次一吸一按各1遍。然后兩掌根分別置于患者脊柱兩側,相向用力對搓依次由上至下,兩手位置對調再由下至上操作一遍。整個手法過程中聽到彈響聲,說明手法成功,最后施以散法、揉法、叩打法等結束治療。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治愈為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為癥狀減輕,僅勞累后仍有酸脹感;無效為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變。3.2治療結果本組58例,治療1個療程后治愈47例,占81%;有效11例,占19%。總有效率為100%,其中治療1次有效56例,占97%。
4典型病例
趙某某,男,25歲,于1998年12月5日初診。自訴背部右側酸脹疼痛7年,近來感覺右上肢無力酸痛,偶感胸前部放射痛。查體:胸椎5、7右側壓痛,棘突偏右,局部肌肉僵硬,攝胸椎片示無異常改變。遂施以按壓對搓法治療1次即感背部輕松,右臂有力,隔日鞏固治療1次即告痊愈,至今未復發。
5討論
胸椎小關節紊亂是由于用力及姿勢不當致胸椎小關節錯位或半脫位,使局部軟組織損傷、水腫,日久刺激肋間神經及臂叢神經而使疼痛向胸前和上肢放射。通過滾、揉、撥筋、點按等手法通調經氣,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消除病變部位肌肉痙攣,使紊亂部位完全放松,以便按壓對搓時減少對抗力,更易于復位成功,增加按壓對搓的效果,手法松、動、順結合,使錯位或半脫位的關節得以恢復,疼痛隨之解除。操作中應用力均勻、持續、有力,并有彈性,對老年患者更應注意。
胸椎小關節紊亂屬中醫“痹證”范疇,因氣滯血瘀而作痛,按壓對搓法可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滑利關節、化瘀止痛。臨床中應與頸椎病、肩周炎及內臟所引起背痛相鑒別,其操作簡便,療效好,門診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