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胡忠醫(yī)院(510800)
關(guān)鍵詞胃下垂按摩治療中藥治療
胃下垂乃常見病、慢性病,多見于身體瘦弱者。筆者在臨床中運用按摩加中藥治療胃下垂38例,收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臨床共治52例,按雙盲、隨機法分為治療組38例,對照組14例。詳見表1。
2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按摩治療及中藥治療,對照組施以單純中藥治療。方法如下。
2、1按摩治療:
2.1.1俯臥位手法:患者俯臥,先捏、推、捶督脈3遍,再點揉、推摩背部膀胱經(jīng)行走路線(由上往下4~5遍),后點按摩肝俞、脾俞、膽俞及腎俞,每穴2分鐘。
2.1.2仰臥位手法:患者仰臥,先點推天樞、氣海、關(guān)元,每穴2~3分鐘;再將并攏的四指,根據(jù)胃下垂的程度自下而上邊顫邊托(以羅紋面著力)。力量以能耐受力度,患者自覺胃有上提感者最佳。
2.1.3坐位手法:患者坐位,患者手臂和肘彎曲放于背后腰部,醫(yī)者站其后一手(四指并攏)指尖從肩胛骨與后胸壁之縫隙中(肋骨向)約2寸處,另一手掌的按住同側(cè)肩峰,將其肩胛者略微提起持續(xù)1~2分鐘。反復(fù)3遍,交替進行。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后休息2天,再行下1個療程。
2.2中藥治療:舉胃湯(自擬):黃芪30g,黨參10g,升麻10g,桔梗6g,當歸10g,柴胡10g,茯苓10g,枳殼10g。日1劑,早晚分服,10劑為1個療程。
3療效標準與結(jié)果
3.1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飲食正常;鋇餐,胃小彎位置恢復(fù)正常;治療組中有6人,對照組中有1人。
3.2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小彎上升2cm以者;治療組中有17人,對照組中有5人。
3.3有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或部分消失,胃小彎位略有升高;治療組中有12人,對照組中有5人。
3.4無效:癥狀無改善,鋇餐無改善,治療組中有3人,對照組中有3人。
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2%,對照組為79%。兩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4病案舉例
黃某,男,42歲。1999年4月就診,因胃脘不適3手余而行鋇餐片示:胃下極于髂嵴連線下約8cm,遵上治療組方案治療1個療程后,鋇餐示胃下線已升5.5cm;癥狀基本改善,再鞏固2個療程,鋇餐、體癥均正常。隨訪1年余,無異常。
5體會
中醫(yī)學雖無以病名,但對此癥狀卻有描述,《靈樞·本藏》曰:“肉縣小而么者,胃不堅,肉縣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因體質(zhì)虛,脾胃受損,中氣升舉無力而致,本病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為膈肌懸吊力不足,腹肌松弛等所致。以手法治療能促進胃收縮,增加胃腸蠕動,并刺激相關(guān)神經(jīng),選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升提臟器的中藥,加增加胃平滑肌收縮功能之枳殼,結(jié)合使用,故而效佳。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