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醫醫院骨科(510655)
關鍵詞肩周炎綜合治療
自1994年3月至2000年11月,我們以綜合療法治療病情較長、癥狀較重的肩周炎患者。以肌間溝麻醉下行病變關節按摩導引加理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肩周炎患者7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病程最長者3.5年,最短者3個月,平均7.3個月;年齡最大者67歲,最小者35歲,平均54.6歲;所有患者都無肩關節脫位。
2治療方法
2.1麻醉:在全身無禁忌癥情況下,行患肢頸肌間溝麻醉,麻醉起效后治療開始。
2.2按摩療法2.2.1以雙手手掌在肩關節進行撫摸推擠運動,以松解患者肩部軟組織為主,時間約為5分鐘,待皮膚發熱為止。
2.2.2以拇指指腹在肩關節間溝、肱二頭肌肌腱、肩袖部作肌腱方向由輕至重揉捏按摩5~10分鐘。
2.2.3做肩關節的回旋運動、屈伸扳拉,手法應輕柔,切忌粗暴,此時可聞及粘連的肌腱松解時的響聲。松解治療的標準為:患肢能貼耳繞頭頂摸及對側耳朵,患肢內收內旋可摸及對側肩胛骨內下角,雙上肢頸前交叉相抱能摸到對側肩部。
2.2.4以冷凍的1%利多卡因20ml中加入康寧克通40mg或醋酸潑尼松100mg,注射于結節間溝及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附著處。再作一般松解按摩5分鐘。
2.3術后導引
2.3.1以患肢手側向爬墻爬至上臂貼耳后慢慢下降至水平處自由落下。
2.3.2左右交叉甩臂后抱于胸前。
2.3.3左右交叉甩臂后健手從背后拉患肢手摸及對側肩胛骨下角,但一般要求術后導引位在松解術后12小時后進行。
3治療結果
治愈:癥狀緩解,體征消失,關節活動無受限。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活動輕度受限,日常生活能自理。好轉:癥狀體征有所緩解,活動度仍有受限,日常生活輕度受影響。無效: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無變化。結果:治愈60例,顯效9例,好轉7例。本治療均為1次性治療,療程為4天。
4討論
肩關節周圍炎發生在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是一種多部位多滑囊的病變,肩關節的疼痛、活動受限和肌肉萎縮三大特點分別代表了肩周炎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1]。術前須拍X光片了解肩關節結構及骨質疏松情況以防在松解手法中造成骨折。新近研究認為病變主要部位是纖維關節囊。活動減少,手臂垂于體側,肩袖變性等促使纖維關節囊炎癥發生,隨時間遷延,滑囊、筋膜、旋轉袖、二頭肌腱及其腱鞘、肩峰下滑囊均受累[2]。治療的目的在于使關節纖維囊和肱二頭肌腱的充分松解,松解后由于局部撕裂導致出血,易造成再次粘連,則用冷凍利多卡因加激素以消炎止血止痛。而術后的導引鍛煉,更防止了局部軟組織繼發性粘連的發生。此方法條件要求不高、安全,對于一些病程較長的病人,既避免了手法按摩所導致的疼痛而帶來的恐懼感,又能在充分麻醉松弛肌肉的情況下進行徹底的松解治療。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方法,當然能配合中藥的辨證治療及中藥的熏洗等方法,效果將更佳。
參考資料
[1]狄勛元,金耀林,李佛保.老年骨關節損傷與疾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406
[2]戴縢戎.肩部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