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浚縣新鎮崔馬湖村(456282)
關鍵詞尿失禁針刺治療推拿治療
尿失禁也稱小便不禁,《醫宗金鑒·雜病心病要訣·小便閉癃遺尿不禁總括》曰:“知而不能固,謂之小便不禁?!北静∈桥R床較常見的病證,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筆者利用針刺配合推拿治療尿失禁5例,效果較為滿意,供同道參考。
1臨床資料
男性2例,女性3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65歲;病程最長7個月,最短7天。
2治療方法
2.1針刺方法:取穴太溪。操作:局部常規消毒后取28號1.5寸毫針,直針刺0.5~1寸,行補法,部分得氣后沿腎經感傳最佳,留針15分鐘。
2.2推拿方法: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充分暴露腰骶部,醫者站于一側,用拇指偏峰點揉腎俞、膀胱俞及八逷穴。同時手法由輕到重,由淺入深,以出現酸脹為度,每穴1分鐘左右,再用掌用較緩慢而柔和的節律分別橫擦腎俞、志室、命門及八逷穴各5~6分鐘,以腹部有溫熱感為宜,最后點揉百會穴1分鐘左右。
3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54歲,農民。因腦梗塞致右側半身癱瘓,1個多月前來就診。自述有高血壓病史,尿失禁半年有余,近來因活動不便,情況更加嚴重,常常尿床、尿褲,一有便意就控制不住,曾服用多種藥物,藥名不祥,神情十分沮喪。隨按上述方法治療,3次后病情大為減輕,有尿意時能多堅持幾分鐘。治療7次后基本痊愈,情緒也大有好轉。又鞏固治療3次,半年后隨訪無復發。
4討論與體會
該病的發病年齡多為中老年,人到中年后腎氣始衰,祖國醫學認為:小便的排泄與貯存直接由膀胱所主,但與腎的氣化、脾的轉輸、肺的宣降、三焦的決瀆等有密切關系,而關系最為密切,乃溫煦之源、化氣行水之根—腎,腎之功能正常則開合有節,腎病則溫煦氣化失司,開合失度致使小便清長遺尿失禁,正如《諸病源候論·小便病諸候·小便不禁候》曰:“小便不禁者,腎氣虛,下焦受冷也,腎主水,其氣下通于陰,腎虛下焦冷,不能溫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現代醫學則認為尿失禁是大腦控制膀胱排尿的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因大腦或脊髓損傷所致的大小便失禁或失控者其癥狀不同)。太溪為腎經腧穴,腎臟原穴;腎俞、膀胱俞分別是腎、膀胱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橫擦腎俞、志室、命門以溫腎健脾;八逷穴是治療下焦病及二陰病患的常用穴,橫擦之有溫補下焦,通經散寒之功,也改善和調節了膀胱排尿的低級神經中樞系統的功能。百會穴為督脈三陰經之會穴,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其脈上聯于腦,下連足太陽膀胱經。點揉有醒腦、開竅、升陽固攝、溫經散寒之功效,同時也刺激了大腦皮層,調節、改善了大腦的排尿中樞的功能。以上諸法合用則使腎精氣充盈,下焦受溫,三焦協調,膀胱固攝有權,功能恢復,小便不禁可恢復也。
該手法簡單,操作方便,療效好,療程短,一般1個療程(10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