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扶綏縣中醫院(532100)]
關鍵詞心絞痛小兒高熱驚厥陽虛外寒急性腰扭傷落枕點穴按摩治療
筆者幾年來,有機遇外出開會學習,隨旅游隊伍做保健醫師,途中經常遇到一些隊員突然發生意外,如發熱、頭痛、扭傷、昏倒……等等。在遠離醫院的旅游車上或路途中發生意外,在缺醫少藥的環境,條件有限,用點穴按摩,把疾病消滅在萌發狀態之中,收到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典型病例例
1:熊某,女40歲,1997年11月5日。在越南海防市中心旅游時,感頭暈、頭痛、煩熱、怕熱、心悸,心前區壓榨性窒息性或悶脹性疼痛,痛時放射到左肩,甚時傳至左臂內側及小指與無名指。診見,面色潮紅,脈弦數,苔薄白,舌質紅少津,手診:手足心熱,掌指色微紅,心A征;耳診:心區穴暈紅;第二掌骨側肌肉松軟,頭穴至足穴壓痛敏感。診斷:心絞痛。立即點壓十指甲根,第二掌骨側頭穴至足穴,太溪、內關、天突,大椎至至陽、心區穴,各穴位施按36次,3分鐘后,疼痛減輕,諸癥改善,囑其自行點按手部穴位,跟上隊伍,堅持當天的旅游。第二天旅游,諸癥消失無存。
例2:張某,男,5歲,1998年5月16日。在南寧至北京6K快速空調列車上發生抽搐。其父說:“發病很突然,寒戰過后就發高熱,肌肉痙攣,手足抽動,兩眼翻白或斜視”。診時,體溫41℃,牙關緊閉,雙手握拳,呼吸淺促不規則,意識摸糊不清,指甲、口唇紫紺。手診:雙手指掌紫暗,第二掌骨側頭穴至足穴壓痛明顯。診斷為:小兒高熱驚厥。立即給患兒點按人中,十指甲根、內關、太沖、合谷、大椎、耳尖,雙手中指掌兩側,第二掌骨側頭穴至足各點按36次,2分鐘后,患兒全身冒汗,諸癥改善。囑其父給服感冒沖劑,補足水分,使其排尿排毒。但患兒不愿服感冒沖劑,僅多飲水及水果,列車到達北京時病情未再復發。
例3:李某,女,41歲,2000年6月25日。在云南昆明至石林途中汽車上,突然寒顫,惡風畏寒、鼻塞,形寒肢冷,頭痛如裹,拘急連及項背,心胸憋悶疼痛,借衣穿仍不解寒,欲尋找藥物解脫。診時,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形體虛胖,惡心欲吐,四肢冰涼不溫,寒顫,喜溫惡寒,脈沉無力,舌苔白質淡紅;手診:雙手第二掌骨側肌肉松軟無彈性,頭穴至足穴壓痛敏感;耳診:耳朵蒼白,診斷為陽虛兼外寒。立即給患者點按雙手掌背中指骨兩側、十指甲根、第二掌骨側頭穴至足穴、勞官、內關、合谷、足三里,華佗夾脊各48次,施術2分鐘,諸癥緩解,一身輕松,囑其如有不舒服,可自行點按手部穴位。當天,順利繼續石林一日游。次日旅游無異常。
例4:張某,男,38歲,1998年3月19日。在西安兵馬俑展廳外,因行走姿勢不穩而跌倒,當即感覺腰痛劇烈,面色蒼白,額頭直冒冷汗,活動受限,彎腰、轉身、坐臥和咳嗽均疼痛加重。查:腰功能活動受限,腰肌痙攣,兩側骶棘肌僵硬,脊柱正中無側彎,L3、4椎右側橫突處壓痛明顯,第二掌骨側肌肉松軟,壓痛敏感。診斷為急性腰扭傷。施以手法由輕到重,剛柔相濟,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點按人中、委中、承山、雙手掌背中指骨兩側,華佗夾脊穴,大椎穴至長強穴。第二掌骨側頭穴至足穴,重點在腰穴,每穴位點按48次,術中囑其站立搖晃腰部、彎腰、挺立幾次,點按3分鐘,疼痛立即緩解,按摩10分鐘,腰痛消失。
例5:陳某,男,46歲。2000年4月18日,在火車上。無明顯誘因,早上起床即感左肩及頸后側強直疼痛,不能俯仰轉側,頭部活動時疼痛向肩放射擴散至手,伴有頭暈,后頭痛。診時:頸左側肌肉痙攣僵硬,C5~6局部左側壓痛(+),左胸鎖乳突肌壓痛明顯表情痛苦;手診:DF征,第二掌骨側肌肉松軟上肢穴壓痛敏感。診斷為落枕,點按落枕穴、風池、肩井、后溪、中諸、陽陵泉至懸鐘,第二掌骨側上肢穴,第三掌骨頸椎區,每穴點按48次,施術3分鐘,疼痛緩解,10分鐘后,諸癥消失,頸項活動自如,3天后打來電話告知,自那天施術按摩后,頸痛不再復發。
2體會
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的工作越來越繁忙,而人們的運動量越來越少,血液循環速度減慢,體內的代謝物質,不能及時隨著血液循環排泄出體外,反而逐漸沉積在脈道上,嚴重的影響了氣血的運行暢通而發病。用手點穴按摩人體體表特定穴位上,施以各種不同的手法、力度,使機體經絡產生信息變化交換,來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調節人體五臟六腑氣血,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清靜環境,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點穴按摩治療旅游急診,確實行之有效,且具有以下優點:①點穴按摩,施術操作方法簡便易行,不受環境、時間、設備條件限制,無痛苦,易為患者接受。②雙向調節功能,及時把疾病消滅在萌發之中。③以診、治、防為一體,及時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善癥狀,療程短,療效顯著,治愈率高,復發率低。④非藥物療法,得心應手,立竿見影,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⑤點穴加按摩,比單用一種手法更能提高療效。⑥經濟實用,各醫療單位、個體診所及旅行社均可推廣普及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