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210437)
上海中醫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10032)
(接上期)
2.2.5課程建設:
2.2.5.1教學大綱:在確定高等中醫推拿學人才培養的課程后,我們相應制定出教學大綱。在大綱編寫中,既要求保證大綱的明確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啟發性和教學適應性,也力求突出本門課程的特色,并通過教學實踐和教材表現。
2.2.5.2教材建設:根據推拿學專業課程的特點和水平,先后編寫了“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學”、“推拿文獻學”、“推拿實驗學”、“推拿學研究進展”、“骨傷推拿治療學”、“小兒推拿治療學”、“內婦推拿治療學”等課程講義,出版了《中醫推拿學》、《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圖譜》、《推拿大成》等教學參考書。15年來,這些講義、教學經過教學實踐,反復修訂,目前已基本完成教材定稿,計劃在“十五”期間出版,填補高等中醫教育的空白。
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我們注意縱橫兩條編寫工作路線協調進行。如《推拿手法學》,縱向通過教材(講義)→講稿→教學參考→教材(講義)的編寫循環流程展開。橫向上,為本科生學習推拿手法,編寫了以下一系列配套教材:《推拿手法圖譜》、《推拿問答》、《推拿手法學》、《推拿基本手法10周自習計劃》和《中華推拿》(錄象帶)等,為學生學習提供內容豐富、全方位的教學材料。
2.2.5.3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手段改革包括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技術、考試方法三部分,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點。
2.2.5.3.1我們認為,教學方法的改革關鍵不在對具體方法程序的改變,而是教學思想的轉變。現代教學理論重視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學生智力、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以學生的充分、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在師生觀上,強調師生合作,課堂民主。我們提倡“因材施教”、“因課施教”、“因人施教”,在繼承發揚講授法、演示法、提問法、練習實驗法等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努力探尋本門課程的教學法規律。
例如:“推拿實驗學”的假設———探究式教學法。在實驗課上,改變了過去一言堂式的教師灌輸實驗法,以提問展開教學,學生假設各種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而后在教師輔助指導下,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與假設的相關性,由此從實驗的設計、實施和數據分析各環節進行探究。這種假設———探究式是一種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專研,著眼于思維能力、創造性培養的課堂教學方式,它遵循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仿照科學家探究未知領域知識的途徑,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等步驟去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創造精神和團隊精神。
此外,“推拿手法學”以推拿手法技能形成、發展為線索,在傳統教學法基礎上,于實踐中形成的周期教學法、遞增教學訓練法、示范———模仿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推拿文獻學”形成了古為今用的教學法。目前,推拿專業課程已經基本形成了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式。
2.2.5.3.2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技術。
至1996年底12門推拿專業課程課堂教學基本采用了投影、幻燈等電化教學技術,現在“骨傷推拿治療學”、“推拿文獻學”、“推拿實驗學”等課程已經制作了CAI課件,并在課堂實踐中進行運用。
我們探索了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在嘗試進行CAI輔助教學后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使用功能除了在課堂上發揮作用,還可以使學生通過人機對話,按順序或隨機地完成指定或自選的學習內容,這種區別對待的個體教學效果是班級教學難以企及的。目前,有條件的課程正在積極進行此項工作研究。
2.2.5.3.3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摸索適合推拿學專業課程的考試方法。在吸收了最新的一些推拿科研成果后,一些課程正在努力設計自身的考核方法。“推拿手法學”在保留傳統的手法外形評分和書面考試外,自1989年起,開始以第一代推拿手法測定儀進行手法力學特征的評定。1996年后,在成功地開發第二代推拿手法測定儀后,又開展了手法動力學的考核。這樣不僅增加手法考核的客觀化和透明度,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練技能的積極性。“推拿功法學”在第一階段考核時,采用了最大攝氧量等耐力指標和情緒量值來綜合評價功效。“推拿文獻學”以學生完成自選題目的推拿小論文作為考核方法。“骨傷推拿治療學”等臨床課程以常見病的診療技術綜合評定作為考核方法等。
長期的努力,使我們在教學手段的改革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在學校4屆中青年課堂教學競賽中,推拿專業課程教師共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獲獎人數、等級在全校各教研室名列前茅。
2.2.6教學管理方法:教學管理方法科學化是推動高等中醫推拿學人才培養改革實踐落實的重要保障。
2.2.6.1管理措施:經過實踐我們探索了系統目標化教學管理措施。將教學改革實驗方案中各個環節的目標化管理與院(系)、教研室二級教學管理相結合,及時雙向信息反饋,形成了動態目標教學管理,實行推拿系、岳陽醫院、推拿研究所的一體化教學管理機制。暢通的目標管理流程保證了教學改革實踐的順利開展。實行制度化教學管理,建立了必要的學習和研究制度。
2.2.6.2教學評估:教學評估作為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保證教學質量上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將教學評估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調控閥,將教學評估主動介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臨床教學質量評價和學生學力測量等方面,保證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2.2.6.3教師隊伍:建設基礎與臨床復合型的教師隊伍。專業教學的教師,基礎和臨床相結合,每年抽一部分臨床教師,到學校與基礎教師一起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基礎教師定期臨床實踐。我們鼓勵教師在開展專業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鉆研教學科研,使兩者相輔相成,努力成為一名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掌握一定教學研究方法的高校教師。
高等中醫推拿學人才培養的改革實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它自身的內容必須配套進行,包括課程體系目標、課程建設和管理方法的配套;另一方面,它作為高等院校整體改革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還必須同教育的整體改革配套進行。只有將此兩個方面、多種因素綜合進行,才能產生聯動效果,保證改革實踐的效應表達。
3高等院校中醫推拿學人才培養改革實踐的效應
3.1人才輸出從1985年起,我們共開展了13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培養了407名推拿學專業畢業生。這些向社會提供的學生在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的發展與提高,是評價高等推拿學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效應的基本標準。
3.1.1畢業論文學生在畢業時撰寫的論文,是反映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客觀指標。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407篇畢業論文統計學分析。3.1.1.1論文類型:圖2顯示,407篇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包括理論、臨床、實踐和文獻4個研究類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