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建立了黃埔軍校,粵軍中尉軍官馮達飛聞訊后即辭去軍職前去報考,被錄取編入學生4隊,成為黃埔一期生。
馮達飛,1899年出生于廣東連縣(今連州市)一個小販家庭。其父早逝,家境貧寒,靠親友資助,他才讀了小學,中學。1919年9月,馮達飛畢業于縣立連州中學,此時的他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立志報國,投筆從戎。
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他接觸了周恩來、蔣先云、陳賡等共產黨人,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年底畢業后他留校在教導團任職,于次年參加了討伐反動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戰役,在作戰中他身先士卒,勇敢頑強。
同年3月,廣東革命政府在蘇聯的幫助下成立了航空局,并在廣州大沙頭舉辦了飛行學校,由李維(蘇聯人)任校長,馮達飛由于學業優秀、作戰勇敢而被選中,與其他7人一同被從東征前線調回,進入飛行學校學習飛行駕駛。入校后,每天安排4小時學習飛行理論課、八次飛行練習。
同年7月、廣東革命政府為了培養高級飛行員和空軍指揮人員,決定派遣馮達飛赴莫斯科航空學校深造。經過學習,馮達飛己全面掌握了指揮等專業技能。學習結束后,黨又選送他入莫斯科的蘇聯高級步兵學校進修,學習了蘇聯紅軍的正規戰和游擊戰的戰略戰術。由于他成績優異,畢業后又被選派到德國的炮科研究院將校組學習,在這里,他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炮兵理論和技術。
就這樣,馮達飛成了我黨我軍當時唯一的一位進過院校最多的人,他既懂航空、步兵炮兵理論和技術,又有指揮大兵團作戰以及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能力,同時又掌握了英、俄、德3門外語,是一位難得的軍事人才。
1927年11月,馮達飛秘密回國,于同年參加了張太雷領導的廣州起義,后又參加了鄧小平、張云逸領導的左、右江起義。在廣西的作戰以及后來向湘贛根據地的轉戰中,馮達飛先后在紅軍中任營長、團長,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中,他指揮鎮定,多次率領部隊化險為夷,充分顯示出了他高品位的軍事素質。1932年初,馮達飛先后被任命為紅獨立師師長和紅八軍代軍長。
就在這年4月,中央紅軍轉戰福建,攻克了漳州,俘獲了國民黨空軍的兩架德造“容克”飛機。中央軍委當即決定將飛機駕回 “紅都”瑞金。由誰來執行這一使命呢?惟有馮達飛。馮達飛趕到漳州后,立即對已損壞的飛機進行了認真地檢查、修理,終使其中的一架基本具備了適航條件。這時的馮達飛已數年沒有接觸過航空飛行了,他憑著由于數年前刻苦學習航空飛行技術而留下的記憶,在沒有領航圖和任何導航設施的條件下,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駕機起飛,在漳州上空試飛了3圈——第一圈搖擺;第二圈穩定;第三圈正常,爾后他便掉轉機頭向西北飛去。當時在漳州的數千紅軍將士都仰目天空,深深地為他捏了一把汗。
奇跡出現了。這架飛機飛越了閩贛兩省的崇山峻嶺,航程數百里,終于成功地降落在“紅都”瑞金沙洲壩的一塊草坪上,整個瑞金為之轟動……就這樣,馮達飛成了我黨我軍第一個駕機遠航的英雄。
當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后,冥想了半天,終于回憶起他當校長時那個不愛說話的黃埔一期的矮個子、大臉盤的廣東人……不禁哀嘆:怎么有本事、有膽量的人都跑到共產黨那邊去了?
后來馮達飛在紅軍中從事軍事教育工作,執教炮兵科目,參加了長證。1938年秋,他從延安“抗大”調到了新四軍工作,任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意在消滅新四軍的“皖南事變”,時任新四軍二支隊副司令員的馮達飛在率部突圍戰斗中大腿中彈骨折,不幸被俘。
他在被國民黨三戰區長官部設在江西上饒的集中營關押期間,蔣介石對他這個“有本事、有膽量”的學生起了莫大的“招安”之心,曾指使在黃埔一期時任教官的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和黃埔一期生、三戰區政治部主任鄧文儀(鄧與馮在黃埔時同隊并睡上下鋪)前去誘降,對此馮達飛曉以哲理:“你們既知曉我是黃埔畢業的,可見得我反對蔣介石并不是盲目的;我到過蘇聯,可見得我知曉共產主義是怎么回事——那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1942年6月初,日軍突破國民黨軍的浙贛防線,進逼上饒。6月8日深夜,按蔣介石、何應欽的旨意,馮達飛被憲兵八團秘密殺害,時年43歲。(責任編輯 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