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27日,率紅十軍團北上抗日的方志敏,在江西懷玉山區(qū)給國民黨打散后被捕。
1月30日他被解送進了南昌北營坊看守所,在這里,相識了原國民黨中央監(jiān)獄長胡逸民。
這個一生營造過南京中央軍人監(jiān)獄、徐州軍人監(jiān)獄、漢口軍人監(jiān)獄,曾被稱為“北伐軍中劊子手”的人,是怎樣和方志敏結(jié)為“生死之交”的呢?
1933年國民黨在廬山制定了第五次“圍剿”計劃。會后,希特勒派來的漢斯·馮·塞克特將軍攜妻子回到南京。正好胡逸民的同鄉(xiāng)、中共地下黨組織成員胡春小姐,在其家里當家庭教師,于是趁其不備取得了會議的絕密文件,將它轉(zhuǎn)送到了黨中央。
因胡逸民與楊虎城素有隔閡,且有一次為朋友之事,胡寫信大罵楊虎城。此時的蔣介石為了拉攏楊虎城,便抓住泄漏五次“圍剿“計劃事件,讓胡逸民當了替罪羔羊。
1933年秋天,蔣介石電命胡逸民速到南昌,一見面,蔣介石便大罵胡逸民是共產(chǎn)黨的間諜,當即撤銷了他的中央監(jiān)獄長及其所有職務,并將其關進了南昌北營坊看守所。
1935年1月30日,天空下著大雪,此時,獄中流傳抓到了一個共產(chǎn)黨的三省主席,胡逸民聽到這個消息后,也跟著過去看熱鬧。當時,他沒想到,眼前這位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大漢子,就是過去常聽說的方志敏。
第二天,胡逸民再次來到方志敏的牢前,他想借機接觸,了解些內(nèi)情,卻得到的是一臉蔑視。又過了些天,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胡逸民,利用自己的特殊關系,打通看守所所長的關節(jié),由所長陪他來到方志敏的囚室。
“我叫永一。”胡逸民用化名自我介紹,“我很同情你們,我從前在清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胡逸民是清黨委員會主席)的時候,曾經(jīng)設法開脫過你們不少同志。”
方志敏仍是一言不發(fā),但當他得知胡逸民也是囚犯時,對他現(xiàn)在的處境感到十分驚訝。方志敏開始向這個受優(yōu)待的犯人,講起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意義,講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并直言不諱地指責蔣介石是“破壞革命的歷史罪人”。
臨走時,胡逸民真誠地問方志敏有沒有什么困難。
方志敏告訴他獄中無聊,想看點書。
第一次交談后,胡逸民每天給方志敏送去報紙和各種書籍,有時還和他一起吃飯,情感逐漸增溫。
方志敏初入監(jiān)獄時,由于遭受慘痛的失敗,心情特別沉重,行為十分急躁,一次因?qū)懞昧说臇|西寄不出去,一氣之下撕掉了所有的稿子。胡逸民知道這件事后,尋思再三,決定利用妻子探監(jiān)和送飯的機會幫方志敏把稿子帶出去,后來方志敏寫的許多東西都是胡逸民妻子送出去的。這突如其來的友情,使方志敏在暗無天日的監(jiān)獄中尋找到一絲心靈上的慰藉。 當時,蔣介石派人用各種手段誘降方志敏,為了方便寫材料,把方志敏轉(zhuǎn)到優(yōu)待單人牢房,這個囚室恰好就在胡逸民囚室的對面,而新來的所長和胡逸民又有點私交,允許胡逸民在夜間到方志敏囚室閑談。從此,胡逸民和方志敏對身世國事無話不談。
交談中,胡逸民把自己的出身,參加文官考試,當中央監(jiān)獄長,以及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加入國民黨等事全部推心置腹地告訴了方志敏。
一天,胡逸民對方志敏說:“第一位知我者是孫總理,你是我的第二個知音!”方志敏給以感激的目光。
真切、誠摯、坦蕩地交談,把兩顆苦難的心緊緊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一次,顧祝同帶來蔣介石口諭見胡逸民,要胡逸民“勸方自首,將功贖罪”。
第二天,胡逸民把顧祝同讓他勸降的事坦率地告訴了方志敏。
方志敏嗤鼻一笑:“老胡,投降那是大笑話,自從我被捕入獄以后,在這里實際觀察的結(jié)果,更證明以前我們所做的事是十分正確的。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錚錚之言使胡逸民脫口贊道:“好樣的,不是軟骨頭!”
胡逸民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時感慨地說:“我感到方志敏信仰堅定,胸懷廣闊,是一個非凡的人才,獄中結(jié)識他,是我一生中不幸之大幸。”
一天,胡逸民告訴方志敏,本來擬定要槍斃他的文件,現(xiàn)在批成了“緩辦”,方志敏面對有生的希望,便和胡逸民商量,求他幫助安排越獄。
胡逸民知道,越獄不但希望渺茫,而且一旦失敗,說不定連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得搭上。但良知告訴他,作為方志敏生命中的最后一位朋友,他沒有理由拒絕這個請求。
胡逸民想利用監(jiān)外就醫(yī)的機會,讓方志敏乘機脫身,但由于方志敏是重犯,上面以“病不嚴重”為由,不肯讓方志敏到監(jiān)外就醫(yī),所以這個“行動”很快就夭折了。
第二次胡逸民找妻子在外面借來四百多塊錢,買通了所長和一些看守。一天晚上,趁著夜黑人靜,方志敏剛逃出了監(jiān)獄,國民黨特務早就在監(jiān)獄的外圍布置了大量的哨兵,方志敏走出大門不遠就被他們發(fā)現(xiàn)了,重新落入了敵人的魔掌。
1935年秋,蔣介石帶著一幫人馬來南昌勸方志敏投降,先是對其贊揚一番而后許以高官厚祿,但蔣得到的卻是“我的生命只有36歲,你趕快下令執(zhí)行吧!”
對于方志敏的“頑固不化”,蔣介石感到異常的氣憤,離開南昌后不久,便下達了“秘密處死”的命令。
8月初的一個晚上,在黑沉沉、陰森森的監(jiān)獄里,方志敏告訴胡逸民,也許這是他倆最后一次見面了。后方志敏從床底下取出一些稿子,交到胡逸民手里,拜托他出獄以后,把這些東西交給魯迅先生,并把一封寫好了的介紹信交給了他。胡逸民噙著淚水一個勁地點頭,他知道這位親密的“囚友”是在安排后事。
1935年8月6日,蔣介石下令把方志敏秘密地槍殺了。
得知方志敏被害的消息,胡逸民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寫下了一首小詩,詩中寄托他的內(nèi)心情感和他對方志敏的無比崇敬之情:
傷心今日淚如絲,忍看方郎作國犧。
三界英華今方盡,一朝事跡夕陽知。
江山頓覺靈光天,草木同深陌上愁。
最是逢君偏易別,淚痕猶染白楊枝。
1936年秋,在國民黨元老、中央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出面說情和馮欽哉將軍的擔保下,蔣介石釋放了胡逸民。出獄后,胡逸民先是到杭州,然后下決心去上海找魯迅先生,完成亡友的遺愿。到上海后,他按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魯迅寓所,但碰巧魯迅不在。第二天,胡逸民把這些手稿交給章乃器和胡子嬰,二人答應一定面交魯迅先生。這些手稿中包括《可愛的中國》、《清貧》和《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其中最后一篇還記述了與胡逸民交往的經(jīng)過。這些珍貴的文獻現(xiàn)在保存在中央檔案館。
(責任編輯 劉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