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玉良,東鄉族,1934年出生于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唐汪川鄉。他是一個詩人,以自己的文學創作成就結束了東鄉族沒有作家文學的歷史。他在“寫詩有成”之后,又潛心于繪畫。汪玉良系統研習過歷代畫鳥畫傳統技法,他學過八大,臨過青藤,仿過板橋,摹過石濤,努力探取各家之長。他摹古雖久,師出多門,但不襲一家,不宗一派,力求推陳出新,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汪玉良畫花鳥涉獵較廣,自然界的各種花鳥他幾乎都畫過,而且還將隱喻、詩情、哲理、象征等手法都融入到花鳥畫中,使他的花鳥畫以靈動、鮮活、飄逸、精致而見長。
《神情和月寫》畫的是月光下的梅花,淡淡的云霧和神秘的陰影籠罩著靜寂的老梅,繁花疏影,清幽冷艷,觀之使人的心靈仿佛也得到了凈化。《清風激情》、《春江水暖》等畫中的修竹和戲鴨,流露出朦朧詩般的韻致,揭示出畫家那充滿靈氣、純情的心理世界。這是一位詩人型的畫家崇尚自然、鐘情文明的心聲表露。

汪玉良在開拓生活領域的同時,仍在不斷探索新的藝術主題。他用詩畫家的敏銳目光,在自然界中尋找、發現那些看起來孱弱,卻不帶脂粉氣,不帶病態,健康向上的生命。《野趣》、《境界高》等作品,就是他從生活中發現、掘取、冶煉創作出來的佳作。讀汪玉良的畫作,你會發現,他經常畫一些默默無聞的無名野花、小草,從自然生態環境中,概括挖掘生活中原始的美。他從這種樸素的野趣之美中,發現了頑強的生命氣息。他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索,使不同的意象、主題體現更加深刻的內涵。
在諸多的花卉中,汪玉良有一個偏愛的題材,那便是家鄉的名花——牡丹。汪玉良潛心畫牡丹幾十年,畫作幾千幅。他的牡丹畫花色豐富,花型繁多,什么單瓣型、荷花型、平頭型、皇冠型、繡球型、玫瑰花型等等,應有盡有。其中尤以取材于臨夏名品“醉胭脂”、“醉貴妃”、“粉西施”、“河州紫”、“象牙白”、“大紅袍”、“綠牡丹”、“金花狀元”、“紫斑”、“艷南”等牡丹畫畫得最為傳神。


汪玉良是詩人,又是畫家。成功后的他,對故鄉的父老鄉親更是夢縈魂牽。他曾這樣說過:我是土生土長的東鄉人,我愛我的民族。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民族,就談不上熱愛祖國。我的作品不僅是我感情的渲泄,也是我們民族情感的寫照。
1999年東鄉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汪玉良出版了《汪玉良花鳥畫集》。這本畫集是他對家鄉縣慶最好的賀禮。2002年8月,東鄉族自治縣舉辦“杏子節”,汪玉良又將25幅裝裱精美的花鳥畫捐贈給家鄉。鄉親們把汪玉良和他的藝術成就視為東鄉的驕傲,贊譽他是“東鄉族藝術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