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飼養的一頭奶牛長期患病,因久治不愈,曾某將奶牛拋棄在山谷。上山采藥的王某發現了這頭病牛,并把它帶回家中精心飼養,還請來獸醫為牛治病,牛的病情逐漸好轉。3個月后,病牛不僅完全恢復健康,而且長得健壯結實。王某甚為歡喜,逢人便夸耀自己撿牛的經歷。曾某聽說自己拋棄的奶牛健壯如初,于是找到王某,要求王某把牛還給他,他可以負擔奶牛這3個月的費用。王某認為牛是自己撿到的,理應屬于自己,不同意還牛。曾某則認為王某撿牛是一種不當得利,應該把牛歸還原主。由于雙方爭執不下,曾某起訴到法院,要求王某還牛。
判定此案的關鍵是判定王某撿的牛是不是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是指法律上沒有依據,有損害他人而自己獲得的一種利益。不當得利由于沒有合法的依據,雖屬既成事實也不受法律保護,其中財產受損害的一方有權請求獲利方返還其利益,獲得財產利益的一方也有義務返還他人財產。不當得利的成立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是:1.一方受益;2.另一方受損;3.受益和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4.受益沒有合法依據。從本案來看,王某的確是受益一方,曾某將病牛拋棄,是受損失的一方。但認真分析一下,王某的受益和曾某的受損并不存在因果關系,因為王某的受益并不是曾某受到損害的原因,曾某的損失也不必然使王某受益。王可以撿牛,也可以不撿牛,王某即使撿牛,若是飼養不當也不可能受益。因此,王某撿牛不屬于不當得利,曾某無權要求王某還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王某所撿奶牛是不是當然歸王某所有?對拾得的拋棄物的歸屬,我國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但曾某放棄自己對牛的所有權,則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公民有權對自己的財產進行處分,因此,王某善意占有該牛未必違法。最后,法院判決駁回了曾某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