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戰爭是殘酷的,它讓成千上萬的人失去溫馨的家園,失去親人,飽嘗困苦,流離失所。然而,鮮艷的玫瑰卻曾經和戰爭榮辱與共,與橄欖枝一樣流芳百年。
19世紀初,拿破侖大敗普魯士后,在梯爾西特和談中要求將易北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讓王后路易莎去拜會拿破侖,請他降低這過于苛刻的條件。拿破侖非常愉快地接見了路易莎,并從花瓶中抽出一只盛開的玫瑰,彬彬有禮地遞給她,路易莎以為這是同意的表示,便接過玫瑰問道:“您是連馬格德堡一起給了我們,是嗎?”誰知拿破侖聽后非常不悅,板著臉回道:“我應當向陛下指出的是,除了我本人以外,我什么也不能給您。而您可以自己決定同意還是不同意。”路易莎王后聽了臉上青一塊白一塊,急忙回宮告訴了國王。普魯士官兵聽說了此事后,認為拿破侖的放肆言行是藐視普魯士國民,頓覺蒙受了奇恥大辱,決心要報這玫瑰之仇。
數十年后,普魯士軍隊在色當戰擊退了法軍之后,馬不停蹄地占領了巴黎,并將那里的玫瑰名種作為戰利品,獻給了普魯士國王和王后。
戰爭結束后不久,柏林市政廳收到一位受傷士兵的來信,信里夾著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說請將這朵花兒轉贈給最關心傷員的女性,市政廳認為只有當今王后才能享此殊榮,但王后謙稱她受之有愧,建議把它贈給戰地醫院。因為那些不惜生命不辭勞苦地工作的護士和其他女性更關心傷員。最后,這代表士兵心意的白玫瑰,被裝進一個精美的玻璃匣子陳列在宮殿中。(黎小青)
(二)
19世紀初,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馬執政時,對外戰爭連綿不斷,英法兩國當時是世仇。然而有一次英軍在截獲一艘法國船后,竟與法國軍隊達成短時停火協議.并派軍艦護送這艘船渡過英吉利海峽,使其安全抵達法國。
英軍停火的原因是那艘法國船上載有一批中國月季。在中國月季花傳人歐洲之前,歐洲只有每年開花一次的薔薇。因此,當每個月都開花的月季在18世紀后期由印度首次傳人歐洲時,各地園藝家竟相引種,中國月季一時馳名歐洲。拿破侖的妻子約瑟芬皇后很喜歡花草。她收集當時所有的薔薇及其雜交品種,使瑪爾梅松玫瑰園成為當時歐洲最有名的玫瑰園。那艘法國船正是運中國月季到瑪爾梅松玫瑰園的船。由于中國月季的價值和瑪爾梅松玫瑰園的盛名,故有上述停火送花之罕舉。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