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堪稱全世界最重要的“財神爺”。這位執掌美國經濟決策大權、被媒體冠以“在國際金融界呼風喚雨”的人物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即講話相當謹慎,說出來的話常常是模棱兩可、晦澀難懂,讓人如墜五里云霧之中。
在一次對國會的講話中,此公有一段“名言”,其內容及表述形式都像“繞口令”一樣,被人們稱為典型的“格林斯潘式警句”:
“我知道你相信你明白了你認為我所說的,但是我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意識到了你所聽到的并不是我的意思。”
怎么樣?你能從這奇奇怪怪的話語和繞來繞去的句法中得到什么結論?即便就像美國國會議員這樣聰明過人的政客,乍一聽這種連環套似的多層復句,也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吧!
你可不要以為格林斯潘這樣說話是因為年事已高,思維混亂。事實上,這個當今美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這個無可匹敵的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掌門人——這個體系,掌控著占全世界1/3以上的巨大財富——正是因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又深知自己的位置重要,不敢稍有造次,才使他說話比任何人都更加小心謹慎。
身為掌管美國貨幣政策的人,格林斯潘對短期利率的調整——哪怕是微調,也是字字千鈞,瞬間就能把股票市場拎到半空,或是摔到地下。于是,許多人——尤其是那些時常要鼓搗天文數字財富的理財經理們,可以說成天盯著格林斯潘:留意他的每一個舉動,捕捉他的每一個表情,傾聽他的每一個玩笑,從他的字里行間揣摩他的心理活動,從他的一顰一笑中體察事關緊要、微言大義的信息。
1996年12月,美國股票市場高漲,格林斯潘在華盛頓一次晚會上,對此做了一番評價,說他覺得投資人是不是表現得熱心過頭,使股市出現“非理性的繁榮”了?他的話說得太簡略、太圓滑,聽眾席里不少過敏的人領會得過了頭,以為美聯儲主席是覺得市場過熱,要潑冷水了,所以利率會提高。第二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跌了140多點,結果卻是虛驚一場,利率維持原狀。
1997年初,當紐約股市沖至7000點時,格林斯潘又說了一句話:“我們怎么能知道什么時候股市不理性的火爆會不恰當地抬高資產的價值,從而導致經濟出乎意料地增長呢?”話音剛落,紐約股市指數大跌300點,搞得西方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向不知所措。
格林斯潘對自己的地位和權威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于是分外金口難開:作出決策之前守口如瓶,不露口風,就是記者把問題頂到面前,他也能“王顧左右而言他”,讓你不得要領;而作出決策之后向公眾宣布時他也字斟句酌,措辭極為嚴謹慎重。凡在公眾場合,格林斯潘要么三緘其口,要么就是說起來模棱兩可。對此,流傳著一則趣聞:有一次,美國證監會主席在一個社交場合碰到格林斯潘,問候他說:“你好嗎?”格林斯潘回答說:“我不能講。”
事實上,即使格林斯潘最親密的人——他的太太也往往難以明白格老晦澀的言語。說起來還有一段趣話。20世紀50年代初,格林斯潘與畫家瓊·米歇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在離異后他就一直過著單身生活。不過,他與不少有名的女性保持著交往。他常常與以厲害聞名的全國廣播公司外交事務高級記者安德內爾·米切爾一起出入社交場合,兩人交往十余年,一直情意相投。可惜的是,格林斯潘示愛總是不為米切爾所知。
直到1997年4月,71歲的格林斯潘終于如愿以償地與50歲的米切爾結為連理。據新娘米切爾透露,格老曾向她求婚三次,但到第三次——1996年圣誕節,格林斯潘才把求婚的意思說清楚,而他前兩次的暗示,她“就是沒搞懂意思”。格林斯潘也自己解嘲說:“我花了不少時間努力閃避問題……我怕自己講話太過坦白。終于我學會了稱作‘美聯儲語言’的新語言,學會了前后不一致的含糊其辭。”而沉浸在幸福中的米切爾則對這位“說不清”的愛人十分滿意,向人們解釋道,“他是個措辭非常小心的人。事實上,他非常害羞,個性非常特殊,非常有趣,非常仁慈,很多人不了解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