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0日,“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升空,開始了它長達15年的太空遨游。可以說從它升空開始,就吸引著眾多目光,從結構特點到功能用途,從走向輝煌到“傷心太平洋”,它的太空之旅創下了許多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跡,為人類進一步征服太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蔚為壯觀的“航天母艦”
“和平號”空間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它使用改進的操作和控制系統,擴大了宇航員的休息和活動空間。它采用模塊式結構,由1個核心艙和5個功能各異的科學實驗艙組成,這些實驗艙是由運載火箭運送到空間站軌道上依次與核心艙組裝而成的。直到1996年,用于監視地球環境的自然艙最后一個組裝完成后,“和平號”空間站才告建成。全部建成的空間站總重123噸,長達87米,總容積為470立方米。被譽為雄偉壯觀的“航天母艦”。其核心艙總長13.13米,最大直徑4.2米,重2.1噸,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三部分組成。它有6個對接口,其中5個在前部,1個在后部。兩個軸向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和運貨飛船對接,4個側向對接口用于對接各種實驗艙體。“和平號”空間站的5個科學實驗艙依其功用分別安裝有天體物理望遠鏡、地球探測攝影機以及高純度合金、晶體和藥物的生產裝置等。“和平號”空間站不僅擴大了空間研究的范圍,而且大大提高了科學實驗的效率。
功勛卓著的“空中釋站”
太空飛行15載,“和平號”空間站創下了無比輝煌的業績。作為俄羅斯科學家、宇航員從事多種科學實驗活動的“太空居所”,“和平號”空間站的“入住率”非常高,這其中創造了一些驚人的世界紀錄:1995年3月22日載譽返回地面的俄羅斯宇航員波利來科夫,創造了連續太空工作439天的飛行最高紀錄,并進行了900多次科學試驗。1998年1月宇航員索洛維約夫創造了太空行走16次的最高紀錄等等。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科學家、宇航員不僅開展了地球資源勘察、天文觀測、太空物理試驗等科學活動,而且還進行了太空植物栽培實驗,生產制造半導體和藥物,特別是考察太空長期飛行對人體的影響,還進行了艙外行走、太空安裝作業以及太空軌道轉移等試驗。據一位俄羅斯空間專家稱:他們在“和平號”上用電泳法有效分離出人的腎細胞、紅細胞、白細胞,這些細胞是制造生物制劑、治療心血病特效藥的主要原料;進行了600多種材料試驗;造出了高純度、高精度的半導體、合金材料;探測了20多處礦藏和油田,還進行了軍事偵察及空間武器試驗等活動。
“和平號”是一個廣納八方客的“空中驛站”,它先后接待了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奧地利等10多個國家的60多位科學家、宇航員來站工作。近幾年,它多次與美國航天飛機對接、飛行。從1995年開始,“和平號”與美國“發現者”號航天飛機結伴飛行,兩個世界上最大的載人航天器的最近距離只有11.3米。1995年6月29日“和平號”空間站與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首次在太空軌道上成功對接,10名宇航員相會于太空,共同飛行5天,進行太空實驗活動。11月12日第二次對接成功,并在“和平號”上安裝了一個重4噸的對接裝置,作為美國航天飛機與“和平號”相接的專用對接口。以后又分別在1996年3月2日和9月16日進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太空“牽手”。“和平號”與美國航天飛機的成功對接、飛行合作,為創建“阿爾法”號國際空間站打下了基礎。這些活動為人類在太空建立長期生活基地,進軍其他星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壽終正寢的“超期勇士”
“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壽命為5年,從1986年到2001年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期限。經過15年的不倦飛行,這個超期服役的“老兵”已經漸漸顯出了衰老的跡象。首先是內部器官衰弱,故障頻頻。自從服役以來,“和平號”空間站共發現1400多處故障。1997年3月,站上氧氣發生器出現故障,迫使宇航員只能使用氧氣瓶應急;4月,站內冷卻系統發生滲漏,宇航員不得不疲于堵漏;9月,站上中心計算機突然失靈,致使太陽能接收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只好暫時借用“聯盟\"TM號飛船上的能源設備維持運轉;1998年1月,站上中心計算機再次發生故障,導致陀螺儀一度停轉,使空間站暫時失去判別方向的能力……其中有些問題最終也未能得到解決。設計和技術上的缺陷也日漸突出,問題層出不窮。雪上加霜的是在“和平號”空間站“患病”期間又逢俄羅斯經濟不景氣,無力支付高額的維修保養費用,無法為它延年益壽。而且,俄羅斯在國際上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所以只能是眼看著它“病情”一天天惡化。
其次是事故頻繁,傷痕累累。由于技術問題和設備的老化,“和平號”空間站在后期事故頻發:1997年2月。“和平號”空間站突然失火,幸被及時撲滅。6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和平號”空間站與“進步號\"M34號貨運飛船相撞事故,導致站上“光譜艙”被撞傷,空氣泄漏,太陽能帆板受損,太陽能電池失效,電力極度缺乏。最為嚴重的是2000年12月25日“和平號”空間站突然失蹤,與地面指揮中心聯系中斷,令工作人員驚惶失措。這些故障和事故預示著這座航天大廈已經搖搖欲墜了,同時也加速了“和平號”空間站末日的來臨。俄羅斯政府經過再三權衡,終于決定放棄“和平號”空間站。2001年1月15日,俄羅斯總理簽署了結束“和平號”空間站工作的命令,1月27日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為它送去了最后一次燃料。在經過15年的太空飛行之后,“和平號”空間站退出了自己的太空運行軌道,進入了大氣層,燃燒后的殘骸落入太平洋。
“和平號”空間站雖然已經“傷心太平洋”,但可聊以慰藉的是它的“后來人”——“和平2號”空間站正在建造當中,計劃建造的核心艙重100噸,可對接3個各重100噸的組合艙,建成后總重達400噸,容積可達1000余立方米,乘員可達20人左右。但無論后來者如何,“和平號”空間站為人類航天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載世界航天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