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著名富豪摩根家族的老祖宗——老摩根,當年靠賣雞蛋、開小雜貨鋪起家發財后,要求兒女們為每月僅1美元的零花錢制定一個支出賬目;在東方,香港的李嘉誠每次給孩子零花錢時,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稅。兩人的共同之處存于要求孩子購物前必須先預估價格,確定預算,然后才能購買。老摩根、李嘉誠不是吝嗇鬼,只是在培養孩子們的理財意識和習慣。
如果說富豪們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是為了培養接班人,那么普通人家孩子從小樹立這方面的意識同樣很重要——既然家財不多,孩子們則更應懂得尊重父母與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下有幾種培養孩子理財意識的方法,不妨一試:
建立“小銀行”
理財專家們向家長提出建議:在孩子4-10歲時幫其掌握理財的最基本知識,如消費、儲蓄、給予等,并進行嘗試。為孩子建立“小銀行”就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
為孩子建立個“小銀行”,決不是簡單地為孩子開一個儲蓄賬戶,你可以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每周或每月讓孩子自己存上5元或10元。一是讓孩子自己對賬戶存款負責(孩子們總是喜歡他的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多),這樣,他就不會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二是規定他每次花的錢不準超過賬戶的30%,這樣,他買東西時就會開始精打細算;三是告訴孩子,他賬戶里的錢還必須盡一些義務,如過年過節時給爺爺奶奶等買些小禮物,這樣孩子就會考慮:應省些錢作別的用途。如此從小訓練,孩子的儲蓄意識便會不斷強化。
學會合理使用儲蓄卡
當孩子長大一些,即10-18歲上中學時則應改變方法。這時候的孩子對外交往多,花費越來越大,因此用使用儲蓄卡的方式更有效。如果給孩子一個儲蓄卡,讓他們直接跟銀行、取款機這樣的機器接觸,肯定能使他們有一種長大成人的感覺,孩子會很愿意接受。首先,家長每月應給他存入一定數量的錢,例如50元,要求他必須在月底保證儲蓄卡平衡,如果他不顧一切用光錢,那將取消他使用儲蓄卡的權利;其次,告訴孩子強行超支的后果。
讓孩子使用儲蓄卡可使即將長大成人的孩子注意不多花錢、亂超支,將來孩子就不會亂借債去消費。
自己去買禮物
在節日時讓孩子自己去買禮物,是教他們學會合理消費、合理支配錢財的好機會。首先要讓他們確立要買禮物的大致價格,不準超支購買;其次,買禮物時孩子必須從自己的“小金庫”提出錢來承擔禮物的20%-30%,若要使用自己的錢,孩子就不會鋪張浪費,避免他們買東西時以為是在花別人的錢而不管三七二十一。事實上,每次讓孩子購買他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時都可以堅持這一點;第三,鼓勵孩子購買降價物品,如他們愿意如此,可給予鼓勵,這樣他們就會從小樹立去超市或倉儲商場這樣的平價商店購物的習慣,避免其為圖舒適去大商場;第四,假如預算超支,則應勸孩子選擇其他禮物,而不能放棄對預算的堅持,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規則購物的意識。
還有一些是家長們應注意的事情:夫妻為金錢爭吵時,最好別當著孩子的面;不要過分控制孩子的支出,只知儲蓄不懂支出只能使孩子懂得理財的一個方面,同樣有害;不要自己給孩子買東西,讓孩子不知道消費、理財為何物;不要用過于貴重的物品獎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