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阿根廷
100多年前當中國掙扎在辮子與煙槍之間,沉淪于迂腐與虛幻之間的時候,阿根廷已是人均收入居于世界前10名的富國,圣馬丁將軍氣魄宏大地使這個國家在殖民地的土壤上直接走向了共和的大門。
20世紀拉丁美洲普遍的軍人干政給國家體制所制造的內傷似乎已經痊愈,文人政治家紛紛當上了總統,本文的主角阿根廷更是以全球化模范生的形象而令世界矚目。但最近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使世人的目光從阿富汗的巍巍雪山、破碎的中亞和分裂的南亞次大陸那里180度轉向移到阿根廷時,人們似乎才發現阿根廷存在著如此多、如此大的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阿根廷就一直受著經濟問題的困擾,阿通貨膨脹率一度超過2000%,整個國民經濟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最近4年來阿根廷經濟一直不景氣,失業率如今高達18.3%,還拖欠著1320億美元的債務。每天大約有2000名曾一度處在中產階級的阿根廷人跌落到貧困線以下。2001年12月下旬以來,阿根廷已經四易總統,街頭政治發揮著“民主”的威力。各派政黨束手之際,只得訴諸于法律程序下機械的人事更替。
培育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是民主的基礎,阿根廷最近失去了200萬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在迅速貧困化,僅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有270萬“新窮人”。人民在垃圾桶前回味著圣誕節與新年的滋味,回味著今昔對比的反差;暴亂如同舞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匯成夜晚的狂飆。
衰退的病灶與邊緣化的事實
10年前,阿根廷決定將本國貨幣比索同美元以1∶1掛鉤。這項決議起初很有效地抑制了國內的通貨膨脹。老布什政府也曾強烈督促阿根廷將其比索與美元掛鉤。同時,美國也希望拉美其它國家能夠效仿,以收取高額的鑄幣稅收益。
但是,美國對阿根廷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絲毫沒有幫助阿根廷消除發展經濟障礙的意思。這種固定匯率制在降低通貨膨脹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但后來由于比索綁在了美元上,美元的堅挺使比索的幣值遠遠高于其實際價值,對阿根廷出口貿易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正如美洲國家對話組織(Inter-American Dialogue)主席哈基姆指出,這將最終導致“阿根廷人在真空狀態中自我運轉,不了解美國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怎樣準備才會對自己有所幫助”。
時至今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史蒂夫·漢克仍然堅持他的意見:“阿根廷人不相信政治家,因此我建議阿根廷應當廢除比索,使用美元?!币敶髮W教授戴維·德羅莎也表示,實行“美元化”是阿根廷擺脫經濟混亂、避免再次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唯一方法。
但是,美國的經濟學家在堅持阿根廷“美元化”的同時,卻忽略了阿根廷內部長期存在的病灶。事實上,庇隆正義黨與激進黨等反對黨之間的爭斗、執政的正義黨內部派系的爭斗已經構成嚴重的社會內耗,削弱了國內本來就不多的集體認同感,使得國家秩序失去了組織保障。不管西方的政治學家們承認與否,民主之花在不同的土壤上開出的花是不同的。而阿根廷在二戰以后長期奉行的進口替代政策,也使得國內產業結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的經濟模式為害深遠,消費超過儲蓄的運行模式最終不得不求助于國際資本的補充,于是又造成外債高企。美國甚至有報紙嘲諷阿根廷,說其好像一個自視富有的貴婦人,掙錢少,花錢多,最后負債破產。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生產率低下,220萬公務員組成的龐大官僚隊伍,三者合一,在國內造成了難以為繼的局面。阿根廷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日漸落伍,成為不適當的增長政策和消費傳統的犧牲品。
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外部深層次原因,則是如發展經濟學家普雷維什所說的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整個拉丁美洲已經在世界的生產與政治體系中處于邊緣化。美國的腳跟站在美洲大陸,但是心卻是系于“世界島”歐亞大陸。對于從1812年以來就被邊緣化于自己羽翼之內的拉丁美洲國家,美國的態度自然是冷漠的,好比昨天的舊人,哪里比得上亞洲的嫵媚、歐洲的雍容?拉丁美洲百年來的進程,基本上是經濟失敗與所處位置邊緣化的過程。
拉美各國之大幸,是與主要的世界大國遠隔重洋,與世無爭地培育自己的民主體系;之大不幸,是與美國共存于西半球,如同逆來順受的偏房。美國經濟現在關注的不是這個曾經使它安心的無拘無束的后院,而是充滿著活力與希望的亞洲大陸。金融大鱷的觸角是理性的,阿根廷的邊緣化地位與10年的衰退讓他們得到了信號:美國對于一個經濟上已經依附并且衰退的國家,只有同情而已,除非歷史將美國送入全球經濟危機的多米諾牌門口。小布什的眼睛里,現在盡是阿富汗的狼煙和成就功名的喜悅企盼,否則美國在數年前就會借舒緩巴西金融危機之機,攜拉丁美洲的兄弟走出泥沼,可美國開出的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急方,哪管得了強基固本的百年之計。
阿根廷能感動上帝,但不能感動美國
阿根廷的命運系于國際債務的安排,但是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怎樣的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2001年12月18日在華盛頓對記者說,阿根廷的財政政策、債務及匯率體制是不可能持久的。羅格夫的一席話為本已債務累累的阿根廷經濟火上澆油。由于阿根廷的預算赤字沒有達到之前的確定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月拒絕向阿根廷提供13億美元的貸款。
而南美洲的美國“天然盟友”(克林頓語)阿根廷雖然在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后,派遣了600名維和士兵前往阿富汗,負責在那里修建一家戰地醫院,并不得不增加了2000萬美元的軍費開支,但美國似乎不是太領情。的確,當俄羅斯把在《反導條約》、NMD等重大課題上退讓這樣大的情面送給了布什后,美國都并未在車臣問題上徹底撒手,何況此區區小禮?阿根廷窮漢子割肉“賑災”的義氣能感動上帝,但感動不了美國。
在美國撒手不管之后,IMF似乎成了阿根廷的唯一救命稻草。但目前問題的癥結在于,IMF仍堅持阿根廷必須實行嚴格的經濟改革計劃以獲取220億美元的貸款援助。阿根廷政府同意了IMF對其提出的緊縮公共開支、壓縮政府對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的投入的要求,以達到零赤字的目標。但這些措施對于國內騷動的民眾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般y行提款管制”和“外匯出境限額”兩項措施更是激化了國內矛盾,終于導致社會的大規模動蕩。阿根廷反對黨、工會、企業家組織都表示強烈反對政府屈服于IMF的壓力而進一步削減財政開支和企業享有的減免稅待遇,認為經濟部長卡瓦略屈服于IMF的壓力,因此強烈反對他的改革措施,要求剝奪他的“超級經濟權力”。阿根廷的政治失去了所有的社會力量的支持,德拉魯阿總統和卡瓦略黯然離去。
對于IMF的“頑固不化”,就連袖手旁觀的美國政府也提出了“正氣凜然”的批評:“我們關注阿根廷的局勢。但有些人卻撒手不管,稱應讓阿根廷人自食惡果?!毖酝庵?,IMF不顧及美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大局,任美國后院火起的做法實在是欠理智。
由于IMF 的固執己見和美國的袖手旁觀,直到目前,國際社會仍沒有如當年救墨西哥、救泰國那樣拿出一個斷然而周全的措施來。只有南方共同市場的近鄰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呼吁奔走。秘魯經濟部長公開指責IMF應對阿根廷危機負責,“IMF沒有盡到及時提醒的責任。當危機發生時,又置之不理,任憑事態發展?!卑臀鲌罂u論說,目前南方共同市場正處在“大雪天”,南方共同市場斷了一個翅膀:由于卡瓦略宣布取消共同市場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優惠,巴西等國的出口受到嚴重打擊。
路在何方
阿根廷比索貶值、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已經是必然的問題,只是之后怎么辦?從目前的形勢看來,要靠本國的力量實現經濟的全面復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阿國內的經濟問題,主要是由外債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所以停止償還外債,可以讓阿經濟松一口氣,為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留有余地,而絕對不會像有些輿論所說的將使外國投資者喪失信心。因為精通市場癥候的國際資本知道,一個財政崩潰的政府更無信用可言。
事已至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適度地做出讓步,美國也該拿出實際行動,為阿改變現狀提供實際條件。比如同意阿根廷暫停償還1320億美元的債務,進行債務重組。并用還債資金創造就業機會,以提高競爭力(加強財政監督的前提下)。同時,不要在財政平衡的問題上卡得太死,以便阿政府取信于民,否則民族主義占了上風,情緒戰勝了理智,會導致德拉魯阿和卡瓦略的悲劇重演,阿的動蕩局面將會永無寧日。
但阿根廷自身也應做出努力。阿應該適度放松目前的“貨幣局匯率制”,減少“貨幣局匯率制”的剛性,賦予其更多的靈活性,以免把一點外匯都消耗得干干凈凈。不過,發行比索、美元之外第三種貨幣(阿根廷元)的捆綁式方案可能是通貨膨脹的誘因,莫如暫時局部經濟美元化,以保持國際市場的信心。
此外,阿政府應大力壓縮政府開支,減少政府機構,同時中央與地方應該作出適當協調,確立具有發展潛力的財政關系。阿的經濟危機在某種程度上是政客們紛爭不息的產物。因此阿國內各黨派應該少一點爭吵,多一點合作,共赴國難。
值得慶幸的是,阿根廷的經濟危機現在看來不會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因為阿的債務問題不同于由金融大鱷操縱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而市場也有了相應的心理準備。美國利率不斷下調,也為阿根廷經濟的復興準備了比較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里,新興國家必須加強經濟安全,強化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減少實現自由化后國民經濟各部門可能會遇到的過度波動;還必須強化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銀行部門是否穩健至關重要;在開放資本項目和推動金融自由化等方面,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必須慎重地對待外資的大量注入。遙望阿根廷,中國在經歷了多哈的喜悅后需要做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