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取得長遠發展的關鍵在于競爭優勢,因此,戰略管理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如何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為了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應該培育和發展自身的核心能力,實現競爭戰略向競爭優勢的轉變,以迎接未來的競爭與挑戰。
一、核心能力是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
在信息技術全球化的今天,競爭的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轉瞬即逝的產品開發,而是被看作企業擁有不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的核心能力。哈默爾和普哈拉曾形象地比喻,企業就好比是一棵大樹,根基是核心能力,樹干和樹枝是核心產品,樹葉、花、果實是最終產品,樹根才是樹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企業只有打穩根基,培育和發展企業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強手如林的世界市場中取得一席之位。
(一)核心能力的含義
核心能力也稱為核心競爭力,是指一個企業內部所具有的,并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資源。它以企業的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企業戰略決策、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和內部組織協調管理的交互作用而獲得使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是企業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源
在競爭差異化優勢方面,核心能力以自己的獨特之處,使競爭對手無法輕易趕上或模仿,從而為消費者源源不斷地提供創新產品,使企業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隨著產業、技術的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長出許多奇妙的最終產品,創造出一些多數人意料不到的新市場,它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
二、培育和發展核心能力是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
美國經濟學家普哈拉和哈默爾認為“就短期而言,公司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但長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競爭力的核心力”。可以說,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關鍵、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強弱,決定了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命運。因此,培育和發展核心能力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而要培育和發展核心能力,企業必須實現戰略重心的轉移,努力實現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和組織創新。
(一)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1、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培育核心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的世紀,對企業來說,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將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途徑。而且現代企業制度體現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高效性,這種高效率能否充分發揮,主要依靠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因此,一個企業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可以說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2、提高企業的經濟競爭力要依靠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索尼公司創始人井深大曾經這樣說:“企業需要創新,需要不斷地和周圍環境發生關系,考驗自己的競爭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企業持續保持較高利潤,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由此可見,技術創新對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為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潮流,迎接新世紀的機遇與挑戰,企業更應重視技術創新的作用。隨著中國加入了WTO,國內企業將更多地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挑戰,面臨著與在科技和經濟上占優勢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司、企業進行激烈競爭的更大壓力,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必須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以迎接新一輪的競爭較量。
(二)文化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今后10年企業文化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而企業文化所涉及的領域和影響的范圍無不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密切相關。因此,文化創新必須提到企業的議事日程上,圍繞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到來,用新的價值觀、新的視野來謀劃和構建新的企業文化,使企業真正成為學習型組織和創造型組織,為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全方位服務。
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大腦和潛意識,是企業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沒有一定的企業文化做支撐,中小企業將很難長大,大家都朝眼前利益看,一旦遇到困難便會一盤散沙;沒有形成一種積極的企業文化,大企業對內將缺乏凝聚力,對外將不能從根本上形成和提升企業形象,從而很難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只有具有了不斷創新及勇于挑戰的精神,才能在面臨困難時勇于變革迎接挑戰。
(三)組織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保證
組織創新是管理創新的重點,是真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建立自己的組織機構。現代公司的組織機構應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努力改造和改革現有和現存企業制度中的不足之處,使之更科學、更合理、更規范、更現代化,為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證。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企業更應重視組織創新,使管理層次不斷扁平化,從而能對市場狀況作出適時反應,及時調整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策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由此可見,通過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和組織創新,可以讓企業培育和發展包括核心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外影響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核心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三、建立學習型組織,保持企業核心能力的領先地位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高新化、信息傳遞高速化、商業競爭全球化成為經濟發展的特點。企業之間的競爭出現前所未有的激烈。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環境,企業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應更快地、持續地獲取信息和知識。因此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應運而生。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具體闡述了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實踐。圣吉認為,只有設法使企業組織的所有成員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企業,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贏得長期的發展。
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就向我們揭示了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生存,使企業組織具備不斷改進的能力,提高企業組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學習更是為了實現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們在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學習是企業生命的源泉,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學習型企業,各類企業都應把建立學習型企業作為一項戰略性目標。其基本理念,將有助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人們可以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積累,去開發企業創造未來的潛能,從而獲取新的核心能力和擴展原有的核心能力,以保持企業核心能力的領先地位。
國內外很多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十分重視職工的學習,努力使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西門子公司就把培訓看作是競爭的要素之一,它在國內外共擁有600多個培訓中心,開設了50余種專業培訓,每年參加各種定期和不定期培訓的員工多達15萬人。有資料表明,在全球500強企業中50%以上都是學習型的企業,而全世界排名前10位的企業,100%是學習型企業。我國的海爾、聯想、寶鋼、小天鵝等知名企業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說,重視員工的學習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正是這些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四、基于核心能力的戰略觀
一個企業的戰略應該以企業的資源強勢和企業所擅長的方面為基礎。而一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最佳道路是:企業擁有具有競爭價值的資源和能力,而競爭對手不擁有與自己對抗的資源和能力,同時競爭對手開發可比能力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或者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因而,企業的各種戰略均應建立在擁有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之上。因為企業通過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在競爭的差異化優勢方面,能使競爭表現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又由于這個獨特之處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所以企業可以在競爭中獲得高額利潤和保持競爭優勢,這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最有效的經營戰略。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如果企業不能掌握和發展本領域的核心能力,就無法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也不可能在市場上持續成長。因此企業應當尋求適當的途徑來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競爭優勢。
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戰略的焦點,它必須形成理念,并體現在核心產品上,獲取高于競爭對手的質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機構中。當今貿易規則更加開放,使得技術能在更大范圍內交流;融資國際化使得企業能爭取更充裕的資金,增加研發力度。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今天能擁有某項核心能力,明天別人就可能擁有。因此,企業要以一種創新的姿態,在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不斷挖掘和保持現有的核心能力并不斷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作者系暨南大學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