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全儉 耿培青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因一個孩子的出色表現而獎給她一枚獎章,并掛在了那個孩于的脖子上。而另一個孩子因犯了錯誤也正好坐在板凳上自我反省。得獎的孩子發現玩玩具時獎章總是妨礙她,于是她把獎章扔到了一邊,而那個自我反省的孩子問:您不要了嗎?女按說:如果你想要就送給你吧。于是那個反省的孩子把獎章掛在自己的胸前玩了起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尷尬情況。那么,我們如何既保持獎勵對兒童的即時激勵,又能使獎勵對兒童的行為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嘗試運用了代幣獎勵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代幣獎勵法
所謂代幣獎勵法,就是指這樣一種獎勵辦法:把獎勵結果用虛擬貨幣量化,完成規定的事項就獎勵規定數量的代幣,另一方面,兒童用所得到的代幣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具體說來,就是首先由老師、家長和兒童共同協商制訂出一系列的制度,規定要求兒童完成的事情和獲得的代幣數量。如,兒童自己收拾玩具,可獲得2個代幣;飯前洗手,可獲得1個代幣,等等。但完不成時要扣去相應數量的代幣。然后,兒童可以用獲得的代幣來換取自己想要的物品或實現自己的某種要求,如,多看一會兒動畫片必須花去10個代幣,吃一次肯德基必須花去20個代幣,等等。這樣一來,兒童完成一件事情,就立即肯定,兌現代幣,使獎勵即時到位。兒童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就需要用一定數量的代幣來換取,這就促使兒童主動地完成所規定的事情,換取代幣,積累代幣,使兒童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實現了獎勵的延時效果。并且,代幣獎勵法中還包含了懲罰的措施,彌補了只獎不罰的缺點。這種方法經過一段時期的使用,使我班的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代幣獎勵法的意議何在
1.使兒童對所訓練的行為發生興趣。
一旦兒童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而產生愉快感時,行為就會產生自覺性,良好的習慣就容易形成。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完成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對,心境特別愉快,兒童亦如此。在實施代幣獎勵法時,因為有代幣在起督促作用,會使兒童自覺自愿地獨立完成規定的事項,比如,任課老師反映,我們班的幾個學生上課老是管不住自己,經常說話,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于是,我找來他們的家長,共同和孩子協商后,把生課不亂講話,不做小動作,可得5個小紅星”的規定加到規定行為中。這樣一來。孩子為了不失去這5個小紅星,便努力地控制自己。只用了兩周的時間,任課老師便反映我們班不認真聽課的同學少了。這樣一來,學生們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他們感到了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自己取得成功后的偉大,也增強了繼續實施代幣獎勵的興趣。
2.幫助兒童收獲好習慣。
兒童一旦養成一種不良習慣或行為,僅用禁止的方法很難幫助他們改過來。我們可以運用代幣獎勵法,因勢利導,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在實施前,首先要明確當前要養成兒童的哪些好習慣,做到與兒童協商時有的放矢。通過與兒童充分協商,確定好兒童必須做的事項及相應的獎勵代幣數,當孩子的愿望一時難以確定時,可以允許他隨時通過協商來添加。雙方確定后將有關內容制成表格,張貼在醒目的地方,以便進行檢查和監督。這樣一來,把要求兒童必須完成的事情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兒童的利益,只要他們主動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可以得到某些數量代幣的肯定。同時,為實現自己的愿望主動進行代幣數量的積累,使完成這些事項具有了長期的內在動力。另外,代幣獎勵法中也有懲罰措施,即完不成規定的事項要扣去相應的代幣數,兒童為了不減少代幣量,就不會輕易放棄應該完成的事項。堅持一段時間后,兒童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自然形成了。
3.培養兒童專注、自信等品質。
實施代幣獎勵,不僅使兒童獲得即時的肯定,得到代幣的獎賞,而且使兒童有了長期目標——通過積累代幣實現自己較大的愿望。這樣,兒童所做的事情就是他感興趣的,便會更加專注、深入地做事。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兒童就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長久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因為長久地集中注意力,兒童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品質——專注,他便能夠很好地進行自我控制。長久的自控現象又使兒童產生了很強的意志力。由于兒童熱心于完成自己的規定任務,行動上就會積極,自然會獲得相應的獎賞代幣,如果能經常這樣成功地實現自己的愿望,他就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取得成功,這樣,又會產生另一個品質——自信。有了以上的過程,兒童就會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4.培養兒童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觀念。
代幣獎勵法的實施過程關鍵在于將兒童的要求轉變為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這樣,兒童每項愿望的實現都要通過努力來換取,都來之不容易,兒童對自己的勞動就會倍感珍惜,就不會大手大腳地去花費自己得來不易的代幣。長時間堅持下來,兒童就會自覺地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比如,最常見的情形是,兒童每次進超市都要買這買那,父母不愿意買,他便哭得滿地打滾,為了息事寧人,大人便妥協了,每次都要花很多錢。其實,可以與他約定,每買一件東西都要花去一定的代幣。如,要一個玩具汽車就需花去40個代幣;要一棍棒棒糖,需花去2個代幣。這樣一來,每次進超市買東西,他都要考慮再三。通過自身的體驗,他對父母勞動的辛苦和應該珍惜勞動果實有了感性認識。一個難以管教的孩子,就會逐漸變成了一個既懂事、體諒父母,又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5.培養兒童的協商意識,改善親子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的弱點與父母傳統權威感的存在,往往會養成兒童獨斷專行的性格,造成對父母管教的逆反心理,影響親子關系。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實施代幣獎勵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兒童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完成任務所得到的獎勵代幣數以及兒童的愿望和實現自己的愿望所需要的代幣數,都是通過協商來決定的。同時,在代幣獎勵法實施過程中,兒童會自覺要求增加需要完成的事項和自己新的愿望,這也要通過雙方的充分協商。這不僅能夠保證兒童對行為的自愿與肯定,從而保持行為的內在動力,而且避免了兒童的逆反心理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使兒童認識到,事情通過協商可以解決,長期如此,自然會使兒童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進一步改掉獨生子女獨斷專行的弱點。
實施代幣獎勵法應注意什么
1.兒童行為的難易程度必須與獲得或付出的代幣數相當。
在確定行為的代幣數時必須考慮行為的難易程度,容易完成的事情對應獎勵的代幣數要少:較困難的事情獎勵的代幣數要相應增加。同樣,兒童提出的要求較低,則付出的代幣數也相應較少:提出的要求較高,則必須付出較多的代幣。
2.行為與對應代幣數的確定必須與兒童協商。
行為的最終執行者是兒童,所以,在設立行為項目和相應代幣數時必須與兒童協商,征得雙方的同意。這樣,兒童的行為是自己認可的,就具有了行為的主動性。
3.代幣必須是兒童不可復制的。
為了確保代幣的有效性,在實施過程中必須保證兒童不能復制出代幣,避免自己增加代幣。
4.在實施過程中規定行為的增加要具有靈活性。
在實施過程中,兒童為了盡快獲得足夠的代幣,以實現自己的愿望,可能主動提出增加規定行為,這時,我們可以及時按他們的要求修改制度。
5.減少規定行為要慎重。
規定的行為是為了達到培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一般情況下不能隨意按兒童的要求減少,如果確實要減少時,要與兒童正式協商,以讓兒童感到協議的重要。
6.要使協議明確化,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來實現。
在表格中羅列出要求兒童做到的行為及相應獎勵的代幣數和兒童的愿望及所需要的代幣數。這樣,兒童天天對照執行,一目了然。
總之,兒童時期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兒童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實施代幣獎勵法更好地促使兒童養成諸多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兒童非智力因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