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順元 王世海 鄧成軍
湖北省鐘祥市位于江漢平原北端,大洪山南麓,是湖北省首批普九合格市縣。2001年,鐘祥市又光榮地成為湖北省17個教育興農示范縣市之一。近10年來,該市共向高等學校輸送近2萬名學生,為當地培養中高級人才5萬余人,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鐘祥的教育為什么能走在全省縣市的前列,能贏得群眾的贊揚?該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正洪的一段話道出了緣由。他說:多年來,教育局黨委始終以九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為工作出發點,始終以改革創新為原動力,始終抓住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始終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個終極目標,與時俱進,努力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出體現時代要求的教育。他們也正是這樣去實踐的。
鐘祥市教育局黨委長期以來致力于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沿著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班子可以帶出一群好教工的思路,始終把干部隊伍建設擺在首位,提出領導干部必須努力爭當開拓創新、維護大局、真抓實干、勤政廉潔、精誠團結、勤于學習的表率。為了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教育局還制定了嚴格的工作和考評細則,督促領導干部勤于政務。每年暑期他們都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長集訓,確定專題交流治校經驗,或請教育專家開講座,讓校長們獲取新思想。同時,先后選派10多名優秀校長參加省級和國家級培訓,為打造一批名校長奠定基礎。
教書育人德為本。鐘祥市教育局在多年的實踐和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一套抓師德建設的工作思路,即抓理論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抓遵章守紀,用健全的規范約束人:抓典型激勵。用先進的榜樣影響人;抓形象工程,用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抓文明創建,用良好的環境育人。
在強化師德建設的同時,鐘祥市教育局著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重點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和名師工程。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以學歷培訓、中小學教師基本功訓練、普通話等級考試、計算機操作技術、新課程通識培訓等為重點,每年暑期全市統籌安排,并實行繼續教育學分登記管理,促使所有教師自覺參加學習,提高素質。1996年,該市啟動名師工程,重點培養一批專家型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目前,一大批德藝雙全的名師逐步涌現出來,帶動了全市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創新: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發展的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持創新,才能加快教育的發展步伐。鐘祥市教育局黨委在工作中大力進行創新實踐,不斷探索和總結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努力讓全市人民的子女能夠充分享受到平等教育、均衡教育和優質教育,真正辦出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創新教育理念——點燃思想的火花。
不同的教育理念決定了不同的教育價值傾向和定位。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沒有教育理念的創新,就沒有教育實踐的創新。為此,鐘祥市教育局引導全市廣大教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理念的大學習、大討論,逐步更新陳舊的思想觀念。通過學習,更多的教師樹立了全新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教育觀念;更多的校長樹立了全新的管理觀、校長觀和學校觀。很多學校擁有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一些學校分別提出了沒有最差的學生,只有最差的教師;沒有最差的教師,只有最差的校長,讓鐘祥人民的子女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好的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卟個都是重點班,人人都是重點生,教育關系民主化等等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和素質教育思想。
創新辦學體制——為有源頭話水來。
推行辦學體制改革,旨在形成多樣化的辦學格局,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資源,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2000年4月,鐘祥市出臺了 《關于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00年到2005年,力爭用6年時間基本實現辦學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教育市場的要求,各類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得到基本滿足,教育經費供求矛盾得到基本解決,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新格局。近幾年來,他們大膽開拓,在辦學體制改革上走在了壘省縣市的前列。一方面,積極支持社會各界辦學,先后創辦了高科、七中、民辦電腦等民辦學校。另一方面,按照質量是提高的,資產是增值的,隊伍是穩定的,學校是發展的,財政壓力是減輕的原則,對非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改制。從2000年開始試行全市幼兒教育辦學體制改革,采取多種形式辦園;同年,對鐘祥三中實行委托經營,首開荊門市及周邊縣市高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先河。20102年8月,又對鐘祥中專進行改制,組建湖北省首家教育實業集團——鐘樣教育實業集團,實行自主辦學、自收自支,自我發展。
目前,這種體制創新雖然還處于試點運行階段,但是已經沖擊了人們的傳統思維定勢,顯示出積極的認識價值和實踐價值。一是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據初步統計,2000年以來,全市先后建起不同規模的幼兒園120多所,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10多倍。全市農村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0%以上,郢中城區達到100%。改制后的鐘祥教育實業集團首次招生即出現意料之外的火爆局面,招收1600多人,比原計劃增加400多人。二是校長、教工的憂患意識明顯增強。對校長實行臺同制管理模式,取消了校長的行政級別,增強了校長的職業使命感。對教工而言,隨著聘用合同制人事關系的建立,每個數職工都由原來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實行按勞取酬、績效掛鉤的結構工資制,工作風險性增強,工作熱情明顯高漲。三是教書育人的辦學宗旨得到更充分地體現。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是改制學校實實在在的工作準則。如市直機關幼兒園在創品牌、辦特色上進行了大膽嘗試,開辦了雙語和珠心算教學,辦起了《幼兒園》小報,進行了活動區材料的開發和利用的課題研究,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和游園活動。該園改制近三年來,辦園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好評。鐘祥三中結合自身特點,自主辦學,突出特色,形成了文、理、體、藝一起上的綜合辦學體系。四是財政負擔減輕,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改制后財政每年節約投入500多萬元,財政將這些資金又投入到義務教育學校中,確保了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
創新管理體制——建立良性的學校工作平臺。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舊的學校管理模式在許多方面已經暴露出不少弊端,有的甚至成為嚴重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瓶頸。為此,鐘祥市著力實施了三個方面的改革,使學校管理漸入佳境。
一是徹底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激活用人機制。改變以往管理方式,全面實行教工聘用制和結構工資制,優化了教師隊伍。這項改革走在了全省教育改革的前列。2001年,全市所有學校都實行了三定,即定編、定員、定責。各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實行壘員競爭上崗,改革當年就精簡分流公民辦教師和清退臨時代課教師3100多人。對聘用人員實行合同制管理,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改革后,全市教師平均年齡下降了2.5歲,中青年教師比例上升了15.2%:全市教師學歷合格率由80.06%上升到95.2%,骨干教師比例上升了17.5%,學科帶頭人比例上升了14%。生師比由改革前的15:1提高到19:1。
二是堅持依法治校,嚴格規范教育行為。全市制定了《依法治校綱要》,各學校制定了 《依法治校章程》,分別對學校行為、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使學校管理向規范化和法制化邁進。
三是依靠教工民主辦學,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在全市全面實施陽光工程,即校務公開,推廣鐘祥二中民主管理經驗,建立學校考評委員會,落實教代會制度,實行教工旁聽行政例會制度,充分調動教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普遍提高了學校民主管理水平。
創新教學體系——讓每個孩子沐浴燦爛陽光。
教學領域的改革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鐘祥市教育局一直把這個問題作為重要課題進行認真探索。一方面創新德育工作。通過開展五星級班級評比、系列讀書活動、抓好德育課程的開設、優化育人環境等措施,強化自我教育,德育工作逐漸從被動走向主動;通過健全社區教育網絡、辦好家長學校、建設德育基地等措施,架構育人的立交橋;通過開展豐富的道德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成長,使德育工作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另一方面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結臺實際,在小學開設了鄉土自然課,擴充了農業實用技術:在初中開設了職業技術課,為農村經濟發展夯實人才基礎。這兩種舉措培養了一大批農業科技小能人,太多數初中畢業生能掌握2—3門實用技術,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歡迎。再是創新考試、評價和招生制度,減少考試次數,改革考試內容,實行考試與考查相結合,總結性考試與過程性考棱相結合。小學取消了百分制,全面推行了等級十特長十評語”的評價模式,初中逐步推行學分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初中招生,一直采取劃片招生,比均衡教育資源,促進學校平衡發展;普通高中招生采取指標到校+志愿錄取的辦法,促使學校從單純追求升學率轉變到提高整體辦學水平上來。通過改革,全市創造了良好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教育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
優質教育:給人民群眾以最好的回報
蔣正洪局長經常這樣說:教育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關系到千家萬戶,涉及百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辦出最優質的教育,就是給人民群眾支教重教最好的回撮。”實踐中,他們圍繞這條生命線,扎實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
高質量教書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
——大批示范學校不斷涌現。鐘祥市教育局通過大力推進1450工程,加大示范學校創建力度,到2002年全面實現了示范學校達到1O%、先進學校達到40%、合格學校達到50%的目標。鐘祥一中順利通過湖北省督導團檢查驗收,躋身省級示范高中的行列,胡集高中、舊口高中、鐘祥二中等8所學校被評為劑門市級示范學校,全市學校辦學承平不斷提升。
——教育教學質量持續升位,一直居于荊門市縣市前列。全市中小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在99%以上,各類學校畢業生合格率不斷提高,小學、初中、高中分別達到97.5%、96%、95%。學科競賽成績斐然。高考成績一年上一個臺階。全市廣泛開展的小實驗、小論文、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成績顯著,有多件作品分別獲得國家級、省級或地級獎。南湖小學學生王季發明的蒼耳絨板獲得億達利青少年發明”一等獎,世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親自為他授獎并簽名留影,鐘祥市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科協、教育部頒發的學生科學發明創造活動優秀組織獎,一批批科技小幼苗正在不斷成長。藝術教育碩果累累。鐘祥市實驗中學學生表演的民樂合奏《農家樂》和柴潮小學的器樂合奏《草原贊》,在湖北省第五屆黃鶴美育節上分獲一、二等獎,專家評委和現場觀眾對學生演員的演奏技巧和藝術修養予以高度評價。
高質量的為農服務,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教育如何為人民服務?鐘祥市教育局黨委一班人有著深刻認識;就是教育一方面要為國家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本地經濟發展直接培養人才,而且還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統的優勢直接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服務。
鐘祥市有三條得力的舉措:首先是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為了優化中等教育資源配置,早在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將9所中等職業學校合并成3所,即鐘祥中專、鐘祥職業中專和鐘祥技工學校,全市職業教育實現了由數量型向效益型的轉變,形成了職前與職后并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學校教育與遠程教育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每年為全市培養3000多名職業技術人才。
二是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通過不斷實踐,鐘祥職業教育已經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辦學模式,即圍繞產業辦專業,結合專業辦企業,辦好企業促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如鐘祥職業中專的機電、建筑專業,鐘祥中專的醫護專業,鐘祥技工學校的烹飪專業等都成為骨干專業,并且圍繞專業都辦有企業實體。學生在學校不僅能熟練掌握專業技能,還能在學校所屬的企業學習很多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2002年,鐘祥市職業高中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在荊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能競賽中,該校所有選手全部獲獎。
三是探索為農服務的新途徑。在全市實施1551工程,即扶持每個鄉鎮建好成職教中心,專業教師聯系5個村,掛帶50個農戶,使每個農戶年純收入達到l萬元以上。對這項工程,農村歡迎,農民喜歡,切實辦到了農民心坎上。2002年全市所有掛帶農戶均實現收入過萬元,其中有93戶達到2萬元。在工程實施中,教育局組建農業科技講示團下鄉指導,免費發放《致富橋》月報,每年為10萬多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同時,通過自建基地帶動農戶,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