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一種新的課程理論已經形成。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也就是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
激活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本質問題
以學定教是教育創新的關鍵。只有對學生的認知起點和需求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據情施教。在以學定教的理念中,教師的職能是組織教學,激發動機,提示目標,引導方法,點撥重點,糾正錯誤,適時調整,組織評價和探索規律,為自主學習營造氛圍。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而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注重自身情感的傳遞和學生情趣的激活。例如,《太陽》一文的教學伊始,我精心設計了導語: “同學們,你們是21世紀的主人,祖國的明天屬于你們。今天,老師想聽你們說一說心中的理想。”學生自由回答完后,我說:‘你們這些美好的愿望,我相信,經過大家各自的努力一定能實現。老師上小學時,看過一篇文章《飛向月球》,了解了月球很有開發利用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于是,我萌發了一個愿望,那就是飛向太陽……不等我說完,學生們提出異議:老師,您不可能飛向太陽?為什么呢?這是教師情感的傳遞,此時,學生急于了解其中原委,教師順水推舟,讓他們帶著問題,直入課文,這就產生了情感共鳴。學生很快進入了活躍的求知狀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此時,你不用擔心學生找不到答案。
情感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的目標是激活每個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教師關注的對象,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在口語交際《小白兔上市場》教學時,我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相似知識和經驗,選擇為某一個動物設計一則推銷產品的廣告,制成卡片交給老師,然后采用抽簽的方式進行游戲,要求被抽到的同學到老師這里抽卡片并向全班同學推銷產品。這就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體現了公平的原則,避免了以往教學中只是拔尖學生唱主角的弊端,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并在展示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發現別人,學會尊重,學會欣賞。
學會獨立學習和學會分享同樣重要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相互支持、配合的互動性學習。
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通常是通過分組進行的,這種分組是對空間結構和小組組建方式的合理優化。有時按座位組合;面對面的交流,馬蹄型座位,半圓型座位;有時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或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組合;有時按興趣、愛好、關系自由組合。每種組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習情況、學習內容、學生個性靈活選用。
建構主義認為,協作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而獨立學習、傾聽、交流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臺作學習中教會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現為我能學。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空間。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學生內心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要經過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學生根本無法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只有時間充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才會深入,才能抓住問題要點,精心組織語言。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我要求每個學生都模仿節目主持人轉播兩次賽馬的經過,并明確具體要求;①兩次賽馬經過的敘述要詳細:②注意語句的連貫性和語言的優美。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對于一部分學生只需要達到第一個要求,讓他們在后面的教學中注意傾聽,學會交流,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思維的空間,潛心讀書,獨立學習。
在合作中教會學生傾聽、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傾聽時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記住別人發言的要點,聽懂別人表達的意思,當與自己的看法發生沖突時,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交流。這種情況,在理清文章脈絡,給課文分段時常常出現。在教學《飛向月球》一課時,組內異質的合作學習中,學生有多種意見,爭論非常激烈。有的學生說可以分三段,有的學生說可以分四段,有的說三大段可以這樣分,有的說四大段可以那樣分,這主要是對飛向月球和登上月球的段落沒理清。此時,教師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回到課文,找出敘述飛向月球、登上月球的一些關鍵詞,如,奔赴、加速、接近:鐵梯下來、留下腳印等,再理清段落的邏輯脈絡。同時也非常有必要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語言規范,如,這一課我是這樣分段的……因為……、我不同意xx的意見,我是這樣分的……、我同意××的看法、xx,你聽聽我的意見有道理嗎?等等,再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辯論,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學生傾聽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教會學生互助、協作。臺作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解決教學難點,完成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
學生各自的觀察、思考,是按照各人的觀察能力、觀察習慣、思維方式進行的,受環境和條件的約束。這樣獲得的信息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但很可能顯得粗疏或片面。為此,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團結、互助。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課前我要求每位學生搜集關于周瑜、諸葛亮、曹操、魯肅的有關資料和圖片,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基于學生家庭條件、環境的不同,課堂上對空間結構進行合理優化,變秧田式”座位為馬蹄型座位,并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組織好六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由小組長負責,要求各組員對小組成員搜集到的資料瀏覽一遍,再充實自己的資料。由此,每個人都了解到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周瑜嫉妒心強,表面裝好人,暗藏殺機;魯肅講信用,忠厚老實,終生主張孫、劉聯合抗曹;曹操狂妄、自信。這就達到了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使交流的過程成為學生深入認識文中人物的過程。
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是合作學習的本質。一個人學會了與別人合作,也就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把個性差異當作資源開發
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又二分之一種智能 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但每個人具體的智能層面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孿生子,兩個人也不會擁有完全一樣的智能層面,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和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地發展刨造空間,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獲得開發。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既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也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把學生的個性差異當作教育資源去開發。如,在《長江之歌》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畫一面、唱一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智能因素選擇學習方法。一部分學生選擇畫圖,畫出中國地圖輪廓后,再畫出長江示意圖,并標出長江流經的主要城市;而選擇唱一唱的學生,則隨著樂曲輕聲哼唱進入意境,感受氣勢磅礴的長江,擅長表演的學生可盡情舞蹈。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驕傲的孔雀》等童話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演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于《負荊請罪》、《奴隸英雄》等課文,我組織學生排演小話劇,要求學生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根據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進行有創意的改編。這種探究學習過程為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創造了機會和條件,每位學生的潛能都能獲得開發,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都能獲得展示,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里如魚得水,教師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