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寶香
能源管理同計劃、生產、設備管理一樣,是企業(公司)各項基礎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能源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生產任務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大家知道我國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國家,合理、高效及節約的用能思想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因此,各企業杜絕能源浪費,通過多種渠道或方法提高自身能源利用率,是企業增加經濟效益的必要途徑。
一、“極限用能管理”的理論
1、“極限用能”管理的概念。
指所使用的各種能源在滿足安全工作環境條件、生產要求、工藝規范、產品質量與品位及環境保護規范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有效的技術改造、控制管理措施或手段,使各種能源的實際使用達到最佳、最合理的臨界狀態,從而以最低(或小)的能源成本,獲得最大的生產經營效益。
2、“極限用能”的管理特征。
①“極限用能”管理方法具有科學性。“極限”limf(x)是一個數學名詞,它反映了數學變量的無限趨勢。“極限用能”管理就是以數學理論模型為依據,通過“數學極限”在能源管理中的應用,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追求最大邊界效益。
“極限用能”管理方法以新技術的應用與技術改造為依據,技術含量高。設備用能通過現場管理潛力是有限的,現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涉及工藝與設備技術問題,必須依靠技術人員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設備工藝技術改進與優化等對當前現有狀態進行改善,因此技術要求高,它對參與人員的整體技術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②“極限用能”管理方法的系統性。“極限用能”管理自上而下,層層管理,形成班組自我評審,車間評審與公司三級評審管理模式,涉及全公司的每一個用能點的特點。同時根據生產情況將設備工作狀態分為正常狀態與非正常狀態,以便能源使用進行動態合理控制。
③“極限用能”管理方法的全新性。“極限用能”是觀念上、方式上、構成上的全新能源管理概念。首先,它首次將極限思維觀念引入能源管理;其次,運用技術評審方式,對用能狀態進行診斷并實施對策;再次,“極限用能”評審是由主管技術人員會同一線能源管理人員、使用人員具體開展。
④“極限用能”管理重在全員性。“極限用能”管理涉及內容點多面廣,必須各層次人員共同參與管理,通過方方面面的控制與管理,積少成多形成公司階段性的整體經濟效益。
⑤“極限用能”管理的長期性。要使“極限用能”管理長期產生效益,那么“極限用能”管理的思想必須始終貫徹在生產活動之中,必須持之以恒有效的持續開展“極限用能評審”工作。
3、“極限用能”管理融于能源管理之中。
“極限用能”管理產生的實際效果是在能源管理中的合理利用能源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是管理、技術與邊際效應的有機融合。能源管理的目的,從總體來說,就是使用有限的能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即對于每一個用能單位來講,就是在滿足本生產單位能源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花費和能耗,創造出更多的符合下一個生產單位及社會需要的產品和較多的利潤。“極限用能”管理實現整體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效益最優化。“極限用能”評審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的整體水平,同時還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將促使公司管理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極限用能”評審實施
1.現場“極限用能”評審。
①確立評審內容:a、非正常生產情況(生產線限產、臨時性設備故障、周末檢修、節假日停產檢修等)的能源管理措施、標準及執行情況;b、正常生產情況的生產組織、生產線節拍確定等管理措施及執行情況;c、現場用能狀態評價。所有設備生產工藝用能(含水、電、氣)的合理性;現場所有設備、設施用能管理情況;能源再利用、節能改造等技術革新項目開展情況;現場無泄漏管理情況。
②綜合評審:根據現場情況,評審小組按照強制項、催促改進項、建議項、潛力項等對評審內容進行分類,填寫“設備、設施極限用能評審表”;并對每個被評審單位作出總體評審小結并進行通報。
2.針對具體項目填寫“極限用能整改項目評審表。落實責任,形成最終結論,對可行性項目必須明確效益預測。
3.可行性項目立項。
4.評審小組對可行性項目進行動態跟蹤落實,對產生明顯效果且具有推廣價值的項目,在公司范圍內予以強制推廣。
5.考核:評審小組對各車間班組自我開展的節能項目,管理制度的執行、現場“極限用能”管理活動開展及評審組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要求各班組嚴格執行已確定的“極限用能”管理制度及現場“極限用能”標準,對未按規定進行管理的班組與個人,“極限用能”管理小組根據相應的能源管理制度對所在單位予以處罰;對大的用能點,如大型爐窯,因工藝、生產條件改變致使用能狀態發生變化時,要求使用班組及時通知管理評審小組,專家、評審小組進行復審確認,確保“極限用能”標準的動態特征。
三、“極限用能”管理評審制度
1.每年各車間開展一次自我評審、整改活動,在此基礎上,公司“極限用能”評審小組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評審。
2.評審范圍涉及全公司每個車間、小組、區域,每臺設備、每個工位的所有用能點。
3.公司評審小組每年組織評審。
4.確定班級“極限用能”管理標準,按制度要求各車間要制定詳細的班組用能管理制度,同時對用能較大的設備制定“極限用能”管理制度,并確保其長期有效。
5.動態跟蹤、檢查:①依據“極限用能標準”,能源管理員在日常管理或班組達標時應隨時進行檢查、考核,確保現場用能文件受控。②較大的生產線改造,由評審小組及時對工藝、設備進行全方位評審,同時進行整改完善。
6.對各班組用能制度、現場設備用能狀態,每年評審時必須全面檢查審核,凡因條件變化、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對可改進優化項目由評審小組及時組織評審。
7.評審程序:現場檢查——綜合評審——確定班組“極限用能”管理標準——改善項目的確定與實施——跟蹤、檢查。
(作者單位:彩虹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