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素椿冒生命危險在自己身上試驗恢復期血清療法,他已是74歲高齡,是中國抗非典第一線年齡最大的醫生
危機時代也是英雄的時代。
解放軍302醫院醫生姜素椿拿自己做實驗,冒生命危險探索出的SARS恢復期血清療法。 5月7日,姜素椿發出倡議,希望康復出院的SARS患者捐獻血清,幫助SARS危重患者。
3月7日晚8點多,姜素椿突然接到醫務部緊急電話,請他趕到醫院病區指導高危病人的搶救。姜素椿,1929年2月出生,國內知名傳染病專家,解放軍302醫院原專家組成員,他是在第一線抗非典年齡最大的醫生。
姜素椿迅速趕到病房。此時,病人已經插管,生命危在旦夕。院領導考慮到姜素椿曾患癌癥做過放療,堅持讓他在病房外坐鎮指揮。但姜素椿決定親臨一線,他的原則是,“你不看病人,你不能治療。”
戴口罩時,姜素椿讓護士再加兩塊紗布,他把紗布貼在鼻子底下。事后他意識到,這兩塊紗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時,病人的呼吸、心跳十分微弱。抱著最后一線希望,他全力組織搶救。6名醫生輪番給病人做心臟按摩,雖經1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但終因這位患者年事已高、病情過重而死亡。
搶救時,病人的飛沫充滿整個房間,對同處一室的人來說幾乎是100%的傳染。飛沫的顆粒一般是1.6微米,肉眼看不見,能夠飛的距離最遠兩米。
接下來的幾天,姜素椿繼續工作。3月14日下午,姜素椿開始畏寒、發燒,檢查發現胸部X光片有陰影,姜被確診感染了非典。
在治療期間,姜素椿在琢磨一件事情。在第一個病人搶救無效死后,病人的妻子還在治療中,女兒已經痊愈了。姜素椿想,能不能用女兒的血給她母親治療。女兒的病能好,肯定是產生了抗體,一般來說是不會再得這病了。
但是這個計劃還沒有實現,病人的妻子也死了。病房里的姜素椿就想把這個計劃在自己的身上實驗。
從理論上來說,注射血清是有風險的,容易引起過敏反應,還可能將血清中攜帶的丙肝、艾滋病等病原,輸入受血者的體內。危險還不止于此,姜素椿的一位學生說,SARS的恢復期到底有多長,還無法肯定,因為沒有做一個人群調查,只是醫學上憑著經驗的一個推測。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這些病人是不是真的完全好了,沒有傳染性了,身體里沒有病毒了。
作為傳染病老專家,姜素椿很清楚這其中的風險,但他認為80%的把握是有的。他最終決定親自實驗一次。
這無疑是一場生死試驗。醫院派人到廣東尋找非典患者恢復期血清。血清找到后,經過5家醫院安全性檢查,專家反復論證后,3月22日把血清注射到姜教授的身上。奇跡出現了。在注射血清后,配合其他藥物治療,74歲高齡的姜教授住院23天康復出院。從注射以后到目前,姜素椿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反應。
痊愈后的姜素椿希望他的療法得到推廣。他認為,在目前治療非典沒有特效藥物的前提下,治療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血清治療即是其中之一。
姜素椿說,目前全國非典康復病人逐漸增多,大家如果都能捐獻100毫升血漿,對身體影響不大,卻能夠挽救危重非典病人的生命。
5月7日,香港媒體披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推出的血清治療法,經過一個月臨床實踐,不僅證實能有效地醫治非典病人,還實現了零死亡。據報道,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首批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3月底出院后,踴躍捐出血清,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試驗,發現輸入血清的患者治療效果好于未輸入者。
遺憾的是,目前姜素椿探索出來的恢復期血清療法,運用范圍有限,最主要的一個制約因素是,提供者必須是非典康復者,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捐獻血清的。此外,提供者不能有丙肝、艾滋病等血液傳染病,輸血用量上也要掌握火候,不能引起不良反應。
目前,血清治療將主要應用于病情發展較快、有生命危險的病人,及有基礎病(例如糖尿病等)的老年病人以及患病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