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朋

從去年7月民生銀行開辦個人委托貸個人委托貸款在熱鬧一陣后,終被監管者打上“禁止通行”的標志。有人說是 “多對一模式”涉嫌集資,更多的人認為是搶了信托公司的飯碗
款業務,到現在不足一年時間,被稱為銀行業務新亮點的個人委托貸款遭遇了出世以來首次大挫折,曾因率先開辦個人委托貸款而名噪一時的民生銀行已接到央行口頭叫停的通知。
一位業內人士稱,曾風聞央行有意叫停個人委托貸款中的“多對一模式”,因為其涉嫌集資。此人士稱,各銀行一直未接到央行正式文件,可能只是因為民生總部在北京且太高調而遭央行叫停。而更多的觀點是,委托貸款業務的開展搶了信托公司的飯碗,自然非議眾多
看來,商業銀行開設委托貸款業務的路并非坦途,其遭遇的不僅僅是政策上的風險。
口頭“紅牌”
奇怪的是,僅在民生銀行內部,對央行的口頭通知都說法不一。
《經濟》雜志從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個人業務部得到的消息是“現在已經停了,就前幾天接到通知的”。但被停原因卻誰也說不清楚。據該行信貸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個人委托貸款在一個多月前被央行叫停,下的是口頭通知。”按照這位工作人員的分析,“央行的禁止令肯定不是針對民生一家銀行。”
從表面上看,民生銀行的個人委托貸款未涉及銀行的風險責任問題。銀行只管做中間人收取手續費,又不承擔任何放貸風險。委托貸款人的獲益較國債和儲蓄更為豐厚,較股市更為穩定,風險更為可控。事實并非如此。
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個人委托貸款業務的委托人和受托人(也就是銀行)之間容易發生經濟糾紛,風險由誰承擔、收益由誰分割、時間關系怎么界定等問題都缺乏法律規范。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分析,首先,處于市場環境眾多不確定因素下項目本身的經營風險,這是一種顯性的風險,也是監管部門擔心引發社會問題的重要因素。銀行作為不承擔風險的中間人,只能通過對借款方財務和管理上的即時監管來有限地控制風險。
中國建設銀行投資銀行部中間業務及資產管理處胡章宏表示:“我們銀行從法律上說是不承擔風險的,可是由于老百姓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對產品的認識是有偏差的,他認為只要你銀行介入的事情,銀行都有某種擔保、某種暗示。因此,銀行在項目選擇上尤為謹慎,已經推出的個別項目還由財政局等政府、事業單位作了擔保。”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委托貸款形式之一的多方委貸下限只需人民幣1萬元整,投資門檻越低,一旦經營出現風險,引發的社會問題波及面將更廣,殺傷力將更大。近兩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研究對策,但未有顯著成效。
搶了信托的“飯”
個人委托貸款自打一出生,信托公司就對其耿耿于懷,結了冤家。據愛建信托總經理助理陳柳青介紹,委托貸款無疑將對信托業造成沖擊。首先,委托貸款無需受制于信托計劃“總量不超過200 份、起賣不低于5萬元不得營銷”等硬性限制;其次銀行有網點優勢,即便是深發展這樣的小銀行,在上海也能動員17個網點,而信托公司通常只有一個網點。站在信托公司的立場,陳柳青認為,如果“多方委托貸款”的確就是信托,那么該項目就違背了目前金融業分業經營的原則。
深發展上海分行行長劉振芳卻堅持認為,銀行與信托之間有著天然內在的聯系,就委托貸款而言,實際上一直是銀行中間業務中的重要內容,現在只是增添了接受個人委托的新意。
記者采訪的一些專家佐證了劉振芳的觀點。他們認為,就多方委托貸款計劃看,深圳發展銀行,實質在向投資銀行的角色轉型,而這正是銀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其與信托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前種情況下銀行與投資人只是普通委托關系,而信托的靈魂在于破產隔離功能(即委托人一旦破產,這部分信托財產將不受其債權人的追索),因此深發展的這項中間業務并沒有侵犯信托領地之嫌。
呼喚利率市場化
個人委托貸款不僅僅要化解政策難題,它還要解決市場的難題。
“個人委托貸款業務嚴格遵守不超過利率浮動上限的規定,可能喪失該品種的市場活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楊波告訴《經濟》。
年利率最高6.552%,在民間借貸市場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好事。據悉,浙江民間借貸的利率通常高達10%至20%。現在按民生銀行及央行的規定,個人委托貸款很難有利可圖。“收入如此懸殊,能分流地下金融市場嗎?”楊波不解。
根據規定,個人委托貸款的貸款利率由借貸雙方自由協商,但不得超過人民銀行規定的上下限。實際操作中,民生銀行首筆個人委托貸款的實際利率,遠遠超過央行規定年利率上浮30%后的上限6.552%。據了解,借貸雙方協商后認可的是月利率8‰,即年利率9.6%。在按6.552%的貸款利率簽訂協議的同時,以私下協議的方式當場把利率的差額結清。民生銀行杭州支行最初的態度,是對私下協議“不監管,不鼓勵”。換句話說,銀行當時默認了超央行規定利率部分的放貸差額收益存在。當時央行獲悉后,立即通知民生銀行杭州支行必須按規定辦事。
直到今天,央行的做法仍然招致市場人士的非議,認為約束借貸雙方的私下協議,既屬于多此一舉,也無法保證管得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換句話說,民間借貸的利率上浮,在央行規定的貸款利率浮動上限至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間,還有很大的空間。而目前央行要求個人委托貸款業務嚴禁突破利率浮動上限,等于使商業銀行以受托人形式介入民間借貸后‘作繭自縛。”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搖了搖頭。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銀監會的成立,個人委托貸款等一系列涉及銀行監管的“燙手山芋”自然轉給了銀監會。但銀監會與央行的某些分工尚不明朗。個人委托貸款業務看來并非短期能夠解困。
多方委托貸款的“香餑餑”
深發展上海分行行長劉振芳算了這筆賬:
◆ 作為一家股份制小銀行,深發展沒有能與大銀行比肩的資金實力,多方委托貸款可以在發放貸款的同時有效動員社會資本,不但能增強深發展對普通百姓的親和力,還能以一條巧妙的途徑介入政府的重大項目。
◆ 傳統存貸業務富含太多的風險因素,無論控制多嚴,不良貸款總會在一定比例中發生;而多方委托貸款中,銀行并不承擔風險,深發展向此類中間業務轉型將有效改善其資產結構,雖然未必能馬上盈利,卻為未來發展開拓了一條新路。
◆ 分業經營格局是受制于中國金融業的監管水平,卻非金融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銀行與信托之間有著天然內在的聯系,就委托貸款而言,實際上一直是銀行中間業務中的重要內容,現在只是增添了接受個人委托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