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輝
今年以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不斷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美國政界、經濟界有人聲稱,人民幣匯率過低導致中國不公平地擴大對美出口,使美國的失業增加,要求政府和國會通過正式途徑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與此同時,卻對日本人為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日圓低價位的做法采取默許的態度。
這種現象是在近幾年西方經濟困難和復蘇乏力的形勢下出現的。幾年來,美國的公司丑聞不斷、股市暴跌、發動對伊戰爭等因素使得剛剛走出衰退的美國經濟腿腳無力,步履蹣跚。布什政府迫切需要通過美元貶值來推動出口,帶動經濟迅速復蘇。
但是,人民幣并非解決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的關鍵。中國經濟雖然增長迅猛,但國民生產總值僅占全球總GDP的約3.5%;中國的對外貿易額雖在擴大,但依然只占全球貿易總額的約5%。正如許多西方經濟界人士所指出的,西方國家發生經濟危機和復蘇乏力與人民幣匯率沒有必然聯系,而應歸于它們的經濟本身存在的問題。西方國家將自身經濟問題歸咎于人民幣匯率過低,顯然是不公平的。逼迫人民幣升值表明他們不愿為自身經濟存在的問題承擔責任,而是將中國當做替罪羊。
強壓之下游資涌動。香港H股8月20日飚升至3243點的高位,近4個月來漲幅高達61%。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摩根大通、瑞銀華寶等國際投行紛紛指出,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目前國內已有200~500億美元不等的熱錢(Hot Money)涌入。所謂“熱錢”,也即我們常說的“游資”,這是純粹為了追逐短期利益的來無影去無蹤的資金。數百億美元的游資大量涌入,實際上是國際投行們希冀以此影響中國政府的決策,同時加強境內企業、居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如果按照國際投行的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08年上升至5∶1,那么未來5年間,即使目前中國境內證券市場的指數依然停留在現在水平上,QFII資金一進一出的年均匯兌套利就達8%。就是說,假如某家境外機構現在按時下匯率持1億美元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哪怕分文不賺,5年后,1億美元就變成1.66億美元。更不要說,國際資本的逐利性較國內資本更勝一籌,它在國內證券市場不可能錯失良機,無功而返。國際游資或投資機構的通常做法是先在理論上印證你市場中存在的缺陷,然后部署投資方案,并通過各種手段把這個缺陷的影響最大化,最后在事實兌現時套利。索羅斯這個人們不能忘記的金融人物在攻擊英鎊時采取的就是類似的做法。業內資深人士說,這場豪賭剛剛開始,在賭人民幣是否升值。
化解良方何在?做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調整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當前要積極應對西方國家經濟界、政界的壓力,正視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不為潛在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提供借口,實行一種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場變化狀況和經濟基礎的匯率制度,這才符合我國的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中國應當有高度的貨幣政策自由權,中國要有獨立的制定國內利率水平的能力。
人民幣匯率現在已經不單單是個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