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珍 劉全偉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弊非缶濟利益。這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們知道,會計信息的背后隱含著經濟的分配。為了擴大企業的經營效益,國家對企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企業受局部或近期利益的驅使,為了追求不合法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企業當局者授意,指使或強令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上弄虛作假,隨意地人為調節利潤,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
2狽ㄖ乒勰畹薄,有法不執,執法不嚴。盡管各項財會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內容和程序都有明確規范,但由于企業當局者法制觀念淡薄,在實際執行中有章不循,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為追求個人和企業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指使會計人員違心地編造虛假的會計信息。這些企業采取斷章取義、各取所需的實用主義手法,我行我素,毫無顧忌地篡改會計信息。而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審計、稅務、工商、銀行等監督部門,由于受各自利益的驅使,往往采取縱容的態度或處罰不力,致使許多問題不了了之,這就使一些企業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3敝圃技嘍交制不完善。一方面,對經營者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隨著我國有關法規的實施,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而如何有效合理的約束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這樣經營者權力過大,干涉面過寬,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內外部審計監督工作也不得力。《會計法》第十六條規定“各單位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施會計監督”。但是把單位內部審計監督任務放在會計人員上是不恰當的。因為“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在新的企業體制下,監督重任落在會計身上只能流于形式。再有,企業通常會請會計師事務所協助查帳出具審計報告。但此時,企業目的基本是為了應付稅務機關的檢查,免于處罰。基于此,會計師審計的時間倉促,基本只對能否引起稅收變化的大項目仔細檢查。然而一些繁瑣復雜的項目,就無法一一驗證,還是會影響會計數據的真實性。
4鄙緇岱縉不正,長官意志盛行。近幾年,社會上再次刮起了一定程度的“浮夸風”,腐敗現象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領域還特別嚴重,致使某些素質低而又掌握一定權力的人,為了在任期內撈一把,或為了迎合取悅上級領導部門,或應付承包考核,或騙取榮譽,撈取政治資本。目無法紀,挖空心思,以虛假的數據反映虛假的政績,欺上瞞下,謀取權位的升遷。另外,政府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的一些考核、評優指標也不盡科學,從而導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報的好,升的快”的現象,會計信息失真也就成為必然。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1貝遞錯誤信息,誤導經濟行為。會計信息的影響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投資、計劃、決策等等。如果一項投資的決策在對過去的經濟業務數據分析中信息失真,虛增投資額和成本,使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那么投資者必然會放棄這一項目,喪失市場機會。反之,會使一份非可行的分析報告在虛假信息的掩蓋下,盲目建設,致使效益不佳。更嚴重者導致錯誤的社會經濟政策出臺,殃及全社會。
2彼鷙Ω鞣嚼益。會計活動直接受制于會計主體和會計人員,因此首先維護的是會計主體的利益,若違背一定的規范和原則,必然損害其他權益主體的利益。例如,偷稅漏稅,損害國家利益,歪曲有關資產負債的數據危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另一方面,長期提供虛盈實虧的假象,最終會導致企業虧損,甚至倒閉。
3比怕揖濟秩序,誘發犯罪。假造會計票據、隱瞞收入、亂攤成本等行為產生錯誤信息,導致生產經營活動無法規范化、科學化和秩序化;導致國家財力不能有效集中,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誘發某些法律意識淡薄的人挪用公款,侵吞國家資財。
4逼蘋低蹲駛肪常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是根據其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及效益性的角度來決定其投資方向的。作為投資者,其決策的主要仍據是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就直接影響著整個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影響著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總之,會計信息失真會使國家宏觀失調,腐敗現象蔓延,驅使人們只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而忽視了精神財富的創造。
三、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奔紉“治事”,又要“治人”,做到“事人兼治”。“事人兼治”是指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過程中,要堅持將處理事與處理人相結合。主要表現在三個結合:一是將經濟處罰與查找失真成因相結合。對會計信息失真要分析其成因,分清當事人過失行為和舞弊行為。二是將經濟處罰與幫助教育相結合。對違紀問題,在分清成因的前提下,重點對過失當事人進行幫助教育,必要時應對責任者進行強制式培訓,考試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三是將經濟處罰與追究當事人責任相結合。
2狽錘倡廉,純潔社會風氣。“浮夸風”曾給我國造成的歷史教訓是沉痛的,我們決不允許這種事情再度盛行。對于報假表、假帳、說假話、大話、空話的人,絕不能姑息養奸,必須給予嚴厲打擊。貪污賄賂等腐敗行為也必然體現在會計的帳務上,一旦查實,不管涉及什么人,必須繩之以法,這樣方能取信于民。“天下未亂計先亂,天下數治計先治”,深刻地說明了會計與政治的內在聯系。腐敗分子要想侵吞國家財物,就必然會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做手腳、下功夫,以此來逃避有關部門的監督。只有通過懲治腐敗,加強黨的廉政建設,從企業領導層的主觀意識上杜絕會計核算造假的動機,執行有關的法規制度,這樣才能準確評價企業的業績,確認名符其實的企業家,發現搞好現代企業的“領頭雁”。
3鼻炕法制的監督體系。長期以來,我國各種監督、管理部門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對于查出的問題負責執法監督,對未發現的問題則不負任何責任。比如國家審計人員對企業審計,查出了企業有某種財務問題,可以按照有關的法規予以處理,但該企業本身確實存在問題,而審計人員卻未發現,則不需要承擔責任。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將是否對企業進行處置和處置到何種程度的權利交給了審計人員,使審計工作有了很大的彈性,這就給某些素質不高的監督檢查人員提供了權利“尋租”的機會,成為滋生不正之風的土壤。這一原因也是會計信息外部弱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后加強對執法監督人員法律責任建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奔絳制定并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和不同行業的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并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通則》,按行業制定了相關的財務制度,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制度條款相對滯后,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以保證企業、事業單位會計資料的客觀事實。
5碧岣呷嗽彼刂剩注重知識更新。單位負責人應加強《會計法》的學習,提高自身在財經法等理論方面的素質,會計人員要側重財經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測試。強化后續教育,隨著新制度、新規范、新準則的出臺,及時組織培訓及考核,以保證準確地掌握、運用知識,會計核算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6奔憂炕峒乒芾砘構建設,賦予會計管理機構真正的權力以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合法、完整。會計管理機構做為保障會計人員合法權益和對會計人員的管理部門,應從人員經費等方面給予加強,平時對會計人員需嚴格管理包括從技術、思想方面進行管理。在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進行處理,使其成為財會人員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