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是背著戰爭罪犯的罪名到尼日利亞避難的。事實上,圍繞是否接受泰勒避難,尼日利亞國內也有激烈爭論。反對者認為,泰勒是國際法庭通緝的戰爭犯,讓這樣一個暴君來避難無異于“引火燒身”。支持者則認為,接受泰勒避難有助于利比里亞停止流血,走向和平。其實,尼日利亞并不是第一次接受落難的非洲國家領導人。
近一段時期以來,圍繞利比里亞危機的解決,人們不免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首批進入利比里亞的多國部隊是尼日利亞官兵,利比里亞總統泰勒的避難之地是尼日利亞,頻繁出面與泰勒斡旋的還是尼日利亞總統。事實上,在利比里亞的沖突解決中,以及西非地區甚至全非洲事務中,尼日利亞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納泰勒的姿態
8月11日,泰勒痛別利比里亞,抵達尼日利亞。在美國、聯合國以及西共體等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反政府武裝凌厲的軍事進攻,以及國際維和部隊進駐利比里亞的情況下,泰勒除了流亡已別無選擇。事實上,對于交權下臺,他早已有準備。據悉,他的財產(包括他喜愛的高級轎車)以及部分家庭成員和隨行人員早在泰勒離開前就已抵達尼日利亞。踏上漫漫流亡路的泰勒可能就此老死尼日利亞,或老死另一最終流亡地——利比亞,也可能被送上國際法庭接受審判,甚至不排除他糾集余部卷土重來、重返利比里亞。至于外界普遍關心的尼日利亞是否會把泰勒交給國際法庭,目前看來可能性還不大。一方面,尼日利亞沒有和聯合國簽訂引渡條約,沒有向聯合國特別法庭交出任何人的義務;另一方面,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早已有言在先,尼日利亞所做出的接納泰勒避難的“人道主義姿態”在日后“絕不能被任何人、任何組織或國家羞辱和為難”,他也決不會迫于壓力而重新考慮泰勒的命運。
泰勒是背著戰爭罪犯的罪名到尼日列亞避難的。事實上,圍繞是否接受泰勒避難,尼日利亞國內也有激烈爭論。反對者認為,泰勒是國際法庭通緝的戰爭犯,他不僅雙手沾滿了利比里亞人民的鮮血,也沾滿了不少尼日利亞人的鮮血,是“尼日利亞的敵人”。讓這樣一個暴君來避難無異于“引火燒身”。支持者則認為,接受泰勒避難有助于利比里亞停止流血,走向和平。其實,尼日利亞并不是第一次接受落難的非洲國家領導人。此前來尼日利亞避難的還有1991年被推翻的索馬里前總統穆罕默德·西亞德以及泰勒的政敵、利比里亞的另兩個大軍閥普林斯·約翰遜和羅斯?!ぜs翰遜。
接納泰勒,是解決利比里亞危機的重要一環。從穩定西非大局以及本國利益的角度考慮,尼日利亞政府最終做出了接受泰勒避難的決定。尼日利亞政府為此還不惜花費巨資為泰勒的流亡棲息地——坐落在尼東南部卡拉巴爾市的一幢三層山頂別墅進行重新裝修和布置,并派有重兵把守,一來保衛泰勒的安全,二來防止泰勒與其舊部和支持者聯絡,重燃戰火。
維和部隊的領軍
近兩個月以來,隨著利比里亞沖突的再次升級,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加劇。8月4日,首批200名尼日利亞官兵進駐利比里亞,打破了西共體和美國誰先出兵、誰領導維和部隊的僵局。此次,西共體計劃部署總計3250名多國維和部隊(其中大多數將是尼日利亞官兵),直至10月1日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接替。
早在1990年7月利比里亞內戰烽煙四起時,由尼日利亞、加納、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岡比亞等國部隊組成的西非維和部隊3000多名官兵,在尼日利亞將軍維克多·馬盧率領下,就進駐利比里亞執行維和與調停任務。在隨后七年的內戰中,西共體和西非維和部隊在利比里亞沖突各派中進行了無數次的調解工作,敦促和召開了十幾次由各派系領導人參加的和談會議(大多在尼日利亞進行),并直接促成利八個主要武裝派別先后簽署過13個和平協議,成立過四屆全國過渡政府。直到1997年7月,利比里亞各派才舉行全國大選,泰勒獲得75%選票,當選總統。在利比里亞七年的維和行動中,尼日利亞承擔了90%的維和經費,耗資累計達40億美元,為利比里亞結束戰亂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尼日利亞是西非乃至全非洲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大國,在促進西非地區的安全和發展方面一直承擔著某種責任。尼日利亞擁有一支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非洲最強大的武裝部隊,總兵力8.5萬人,另有警察17萬人。尼日利亞支持并積極參與聯合國和非洲地區組織的維和與救援行動(甚至不局限于西非乃至非洲地區),迄今它已先后參加了剛果、乍得、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安哥拉、盧旺達、西撒哈拉、前南斯拉夫、索馬里、莫桑比克、塞拉利昂、幾內亞比紹以及利比里亞等國和地區的維和救援行動,為有關沖突的緩解和人道救援做出了貢獻。
尼日利亞積極參與利比里亞維和事務有多方考慮: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在西非地區甚至全非的大國地位;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由于利比里亞沖突的升級而影響其鄰國科特迪瓦和塞拉利昂脆弱的和平,避免尼日利亞本國受沖擊。自1999年以來,尼日利亞國內因部族、政黨和宗教矛盾引發的暴力沖突已導致上萬人死亡,本地區動蕩的加劇和蔓延很容易使國內的矛盾死灰復燃。
進入安理會的目標
尼日利亞是非洲的文明古國之一,被稱為“非洲黑人文化誕生地”。歷史上這里建立的幾個王國曾幾度稱雄中、西部非洲。1960年獨立以后,尼日利亞長期處于軍人政權的統治之下,在國際上也遭到美、英等國的國際制裁,影響了其大國作用的發揮。1999年5月,尼日利亞民選總統奧巴桑喬上臺,結束了此前連續16年的軍人統治后,尼日利亞在外交上逐步擺脫孤立。
軍人出身的奧巴桑喬總統曾在1976~1979年間擔任尼日利亞軍政府首腦,1979年10月成為非洲第一位主動向民選總統交權的軍人而受到國內外的稱頌和尊敬。解甲歸田后,他熱衷于調解非洲沖突和磋商非洲有關事務,被譽為“非洲賢人”,1991年被提名為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之一。1999年奧巴桑喬重掌尼日利亞政權后,處處以大國領導人的風范和視野來處理非洲事務。他不僅與南非總統姆貝基、塞內加爾總統瓦德一道起草和提出了《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而且積極參與非洲聯盟的籌建和運轉工作。有輿論認為,他與南非總統姆貝基正在爭奪非洲影響力。在調解地區沖突,尤其是戰亂頻發的西非地區沖突中,奧巴桑喬更是一馬當先。在此次的利比里亞危機中,奧巴桑喬不僅多次與泰勒通電話或當面會談,而且不顧國內反對意見,力排眾議,從穩定西非地區局勢的大局出發,安排泰勒到尼日利亞避難流亡,并為此付出了道義和人權聲譽上的某種犧牲(泰勒畢竟是一個正遭受聯合國國際法庭通緝的戰爭罪犯)。
尼日利亞的作用也引起西方大國的高度重視。奧巴桑喬總統連續兩次應邀出席西方八國首腦會議。繼1978年卡特總統訪尼之后,今年7月布什總統再次踏足尼日利亞。近年來,尼日利亞一直呼吁聯合國進行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國的數目,認為非洲應占有兩個席位。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純黑人國家,對聯合國安理會維和行動作出過巨大貢獻,尼日利亞強調它有資格成為改革后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閱讀背景
尼日利亞人口和資源
尼日利亞是非洲的第一人口大國。2000年的人口統計為1.2億,幾乎占全非人口的1/6。尼日利亞總面積為92.37萬平方公里。
尼日利亞物產豐富,素有“西非天府之國”的美稱。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鐵、鈮等。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歐佩克成員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40億噸(250億桶),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約3.4億萬立方米(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煤約3.67億噸(是西非惟一的產煤國),森林覆蓋率為14%(是非洲熱帶木材產量的第一大國)。
國力與兵力
據2000年估計,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為41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50美元。
尼日利亞總兵力8.5萬人,其中陸軍6.7萬人、海軍8000人、空軍9500人?,F有警察17萬。
總統奧巴桑喬
1937年3月6日生于尼日利亞西南部的奧貢州。他1959年入伍,歷任工程兵司令、工程和住房部長、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和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等職,擁有上將軍銜。奧巴桑喬1976年繼任軍政府元首,1979年將政權移交給民選政府,90年代初競選聯合國秘書長。他曾獲得過美國哈佛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99年2月奧巴桑喬當選總統,同年5月29日正式就職。
西共體
1975年5月28日,在尼日利亞和多哥兩國元首的倡議下,西非15國在尼日利亞前首都拉各斯召開首腦會議,簽署《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條約》,正式成立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這是目前非洲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16個。
近年來西共體在維護地區和平和安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