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加快我國壽險業的發展,增強壽險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我們應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少走彎路。
從金融風險的角度來看,收益與風險永遠都是孿生子。上世紀8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壽險公司接連不斷的倒閉破產,都在向我們昭示,風險就像星星之火,一旦小風險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控制,那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勢。
20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發達國家的壽險公司風險不斷,1986-1996年間,北美112家壽險公司因大量投資垃圾債券而喪失償付能力;1996-2000年,日本5家大型壽險公司因股市泡沫破裂引致巨額投資虧損而破產。2000年以來,歐洲股市不斷下跌,保險公司資產大幅貶值,德國近1/3壽險公司蘊藏破產危機。
隨著保險業競爭的加劇,承保利潤日趨降低,各國保險公司都把證券投資當作搖錢樹。殊不知,證券市場保險投資是雙刃劍,它既可以讓你一夜之間進賬數億,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一個跨國公司摧毀。大量的巨額虧損、破產的事件,更凸顯出保險公司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國外經驗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發展,發達國家壽險公司已掌握了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并建立了較完善的管理體系。
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系統是各項風險管理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和風險管理技術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成熟的風險管理文化
在長期探索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壽險公司逐漸形成了較成熟的風險管理文化,使風險管理的觀念深入到每位職員心中,建立起一種自愿接受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氛圍,通過各個職員合規、合理的操作來全面貫徹風險管理政策,體現風險管理在壽險公司中的價值。
成熟的風險管理文化主要包括以下3點:
風險管理理念全面客觀。風險就是企業的盈利或現金流低于預期的可能性。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相對性、可識別性、風險與收益的共存性等特點。風險管理的目標并不是要完全消除風險,而是將風險保持在一個可接受的限度內,承擔可以接受而且定價合理的風險,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防止不必要的損失,保持企業財務和運營的穩定,確保實現經營目標實現和盈利最大化。
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大多數公司設立了由董事會成員及高級管理人員直接參與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在風險管理的組織、制度、權限、手段和設施建設上給予充分保證。
以部門自律為基礎。發達國家壽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風險管理的基礎是各部門通過制定規范的制度、明確操作權限和規范操作程序,來實現部門自律,并經常對業務活動進行風險自測。
2.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部門自律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但缺乏客觀性。因此,壽險公司通常設有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個層級的職責權限。
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由董事會成員、高層管理者、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士組成,它的職能主要是:(1)根據外部監管的政策和要求確定公司的風險政策、風險控制原則、目標及風險管理制度;(2)對重大項目進行風險評審;(3)有權進行跨部門的風險調查,定期組織公司內部的風險檢查和評價,形成公司風險報告。
有些公司還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官、風險管理部。其中,風險管理部是負責具體執行風險管理工作,包括:(1)定期檢查業務流程、內控制度執行情況;(2)通過建立的模型,按月、年進行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3)組織業務部門的風險自我檢查;(4)對重大決策提出風險分析意見;(5)定期向高級管理層、董事會提交風險分析報告。
3.清晰的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既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又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風險管理委員會制定了風險控制的總體原則和風險限度,然后分解傳遞到各部門和基層單位,風險管理部需要對基層單位的業務數據和業務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并形成風險評估分析報告,上報到高級管理層,作為決策依據。
風險管理流程的規范化、制度化是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保證。在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的組織下,有關業務部門如精算、財務、投資等均需密切配合,無條件的提供業務數據,并接受風險檢查。
健全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
由于金融業發展比較成熟,歷史數據完備,基準和指數完善,國外壽險公司風險管理在定量分析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形成專業風險管理方法和模型,充分使用電腦和相關軟件,提高了風險管理的科學性。
1.投資組合
保險投資首要關注的是經濟利益,強調收入最大化與收入穩定性,并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但投資的收益與風險相伴而生,壽險公司為了獲得與保單預定利率相適應的投資收益率而又能規避高風險,往往根據投資組合的基本原則選擇符合投資目標的金融產品進行組合,并根據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資產組合中金融產品的種類和比例,使其能滿足壽險投資的目標。
豐富的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為壽險公司提供了組合投資和風險管理的工具。其投資領域主要有貸款、股票、債券、不動產、外匯等。為了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壽險公司針對不同投資領域的風險,采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技術與手段,使各投資領域的風險得以有效地控制。
2.資產負債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要求資產和負債之間在規模、期限和利率之間合理匹配。壽險公司的負債具有長期性的特點,不同的產品對利率的敏感度不同,其資產負債管理方式也不相同,資金的運用應充分考慮負債的利率變化和期限變化。因此,發達國家壽險公司基本上采取為不同保險產品分別設計投資組合的策略,各產品的風險特性由精算、財務、營銷和投資等專業人士界定,公司再根據保險產品的風險特點選擇相應的投資工具,使二者之間匹配。然后根據當前的市場條件、公司現狀和行業趨勢對投資組合進行定期的評估和更新。同時,建立系統模型定期對資產負債進行測算,并上報管理層及董事會。
中國啟示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此后,國內壽險公司開始加強風險管理,特別是隨著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現出來,成為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點。但這種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資產規模對投資的需求,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和完善現有的風險管理體系和技術。
認清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壽險公司本身就是一個經營風險的機構,通過吸收、轉移和分配風險來獲得資金資源,并通過對資金的合理運用獲取利潤。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壽險公司經營風險的能力,決定了其市場競爭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
風險就像星星之火,當它對公司影響較小時,往往不受重視,但當許多小風險累積成一個巨型火源時,就會對壽險公司產生破壞性甚至是毀滅性影響。在風險管理的預防與控制方面,沒有亡羊補牢之說,平時忽視風險的預警預報,當危機發生時,再采取措施就會為時已晚。日本幾家壽險公司連續破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對投資風險的預警預報。這種教訓值得我們時刻牢記,避免悲劇。
受法規的限制,現階段我國壽險公司的投資主要局限于銀行存款、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等少量的投資渠道上。資金運用的限制雖然減少了保險投資在絕對金額上虧損的可能性,但限制了保險資金的收益,減弱了保險產品對顧客的吸引力。投資連結險、分紅險、萬能險的收益率無法滿足顧客的收益率要求,保險公司可能會繼投資連接險危機之后再次遭受信任危機。然而,這一隱性危機并有引起監管機構和壽險公司的高度重視。
現在國內壽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競爭重點將從精算、承保、理賠等業務向投資能力轉變。保險投資的風險管理成為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全球金融一體化,我國對保險投資的監管也會逐漸放松,投資領域將不斷擴大,公司所面臨的投資風險將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將對保險公司投資風險管理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與其等著他人救助,不如自救,充分認識風險管理在保險公司競爭力中的作用,客觀公正地分析自身的風險狀況,積極化解業務發展與壽險投資之間因不協調而引發的風險,這是保險公司今后應重點研究的課題。
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成功經驗
1.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
董事會:風險管理的最高機構,對風險管理結果負有最終責任,主要職責是:建立風險管理文化和激勵制度、確定公司能夠接受的風險水平、風險管理目標等。
風險管理委員會:董事會的專業委員會,指導和規劃全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如果由投資部門自己來行使風險管理職能,可能會出現投資部門注重投資業績而忽視風險管理的情況。如果只設立風險管理部門而不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由于風險管理部和投資部是同一級別的兩個部門,就會出現部門之間的磨擦。由風險管理委員會來協調風險管理工作,可以理順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充分發揮風險管理部的職能。
風險管理部:執行董事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決議,具體職能是:制訂風險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探索完善管理方法、撰寫風險分析報告、落實各項工作等。
風險管理經理:在部門內部設置風險管理經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對投資部門監管不足的問題。風險管理經理與風險管理部實行相對獨立,是風險管理的最前沿。他的主要工作是:(1)參與投資部門的重要會議,認真聽取參會人員的投資決策理由。在會議中,風險管理經理具有議事權,沒有表決權。但可以就投資中的風險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建議。(2)對每次會議做詳細記錄,并及時將會議記錄上報風險管理部。(3)積極關注和研究市場發展情況和風險狀況,定期向風險管理部提交風險分析報告。(4)認真監督風險管理政策在部門內的貫徹與落實。
2.規范風險管理流程
注重流程中兩個過程的管理:一是自下而上的過程,規范真實客觀的風險信息,向董事會集中;二是自上而下的過程,規范風險管理目標和戰略的貫徹落實。
在自下而上的流程中,要求投資部門向風險管理部提供真實可靠的業務數據、相關的市場數據等資料。風險管理部根據這些數據,結合監管法規、稅收要求和風險管理戰略,分析公司的整體風險情況,上報給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根據風險報告,結合市場情況,決定公司下一階段風險管理的目標和戰略,并上報公司董事會。
在自上而下的流程中,風險管理部根據董事會制訂的風險管理目標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制訂的風險管理戰略,制定相應的措施,并監督落實過程。
3.逐步推行資產負債管理
由于我國壽險投資的起步較晚,發展滯后,再加上缺乏長期金融產品,使得我國壽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注重資產與負債之間的相互匹配,僅注重通過金融市場的短期操作來獲得投資收益。壽險公司這種“借長貸短”的運行模式極易使公司陷于利率風險之中,利差損的產生就是這種運行模式缺陷的直接反映。在條件可行的情況下,我們應逐漸推行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增強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保險公司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