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基金是資本市場中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理財服務的組織,是溝通投資者和投資對象的通道,也是投資者的投資工具。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投資基金組織形式主要有信托型和公司型兩種。國內通行的契約型證券投資基金概念實際上就是信托型基金的一種。不同種類的投資基金具有不同的組織形態、服務內容和運行特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選擇機會。
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是資本市場中流行的主要基金形式,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曾經并且正在發揮著重要的經濟作用。目前在美國,有約8900萬投資者選擇了9064個共同基金作為他們的投資工具,基金資本市值超過7萬億美元,在全球證券投資基金領域占到資產總值的60%。
目前在中國,政府正式允許投資基金服務面向投資公眾不過短短5年。由于1994年7月實施的《公司法》沒有給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留下運行空間,因此,1997年11月國務院批準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就沒有關于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內容。
既然1997年《信托法》尚未公布,那么信托型基金就不存在法律障礙。《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際上只是一個關于信托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法規。由此造成的市場品種結構的不完善,剝奪了投資公眾獲得充分服務的機會,對市場的發展也造成了制約。
推進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立法實踐可以豐富投資服務的品種,其主要目的就是給投資者一個公平的選擇機會。
一、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市場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開業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正式建立。順應投資者服務的需要,證券投資基金在1991-1992年得到了積極的發展。各個地方政府為投資基金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到1992年底已經有超過30個投資基金面向公眾募集大約20億元資金,投資企業債券、股票。
那個時期的投資基金只有中國農村信托投資公司北京西四營業部發行的基金自稱是按照公司體制設立、運行,其余都是契約型基金。由于缺乏行業經驗的積累,管理法規缺位,這個時期設立的投資基金普遍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加上當時的金融、房地產市場混亂,危機四伏,1993年之后,許多投資基金的經營狀況惡化,少數發生支付危機,造成不良影響。
1993年7月開始整頓金融市場,當時的金融市場主管機關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各地人民銀行無條件停止審批新的投資基金,對于越權審批發行投資基金的行為嚴加查處。此后4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投資基金行業處于求生不成,求死不能的狀態;資產質量不斷惡化,專業人才陸續流失,投資者的利益持續遭受損失。
1998年3月開始,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陸續出臺。至2002年11月底,共計18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著54只封閉型基金和17只開放型基金,其中封閉式基金發行總額817億元。這個階段出臺的證券投資基金全部是信托型基金。(文件稱謂契約型)
在此過程中,中國證監會會同其他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針對1993年以前設立的投資基金進行了清理整頓。通過合并以設立和轉讓管理權等方式將它們并入新的管理體系,完成了市場一體化整合的工作。
應該說近5年來的證券投資基金市場建設是成功的,基本上順應了廣大投資者的需要,努力完善對投資者的服務內容。新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總共募集了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并將其鎖定在證券二級市場,成為穩定證券市場資金供給的重要因素。
然而,這5年的市場發展歷程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比較重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環境,一是治理結構。
首先,證券市場環境惡劣,不能滿足專業投資管理體系的要求,是造成基金行業整體業績低落的基本原因。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的虛假財務陳述和二級市場上“莊家”的惡意炒做,投資基金傳統的資產組合技術、價值型投資策略等內容難以得到正常應用。
其次,缺乏完善有效的治理結構,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基金所擁有的資金力量經常得到不誠實的使用,對市場和整個經濟體系都造成或大或小的侵害。
改善市場環境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性要求,而豐富基金品種,加強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治理結構建設則是擺在業界面前的現實工作。多年以來,政府在對投資基金的管理中主要采取行政方式直接控制基金的行為,而忽視了投資(基金)管理行業的治理結構建設。
在現階段下提出有關發展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建議,并不是寄希望于能夠徹底解決基金行業存在的問題,推進公司型投資基金的目的是致力于豐富基金品種,完善投資基金治理結構,進而給投資者公平的選擇機會。
二、公司型投資基金概述
從商業組織理論角度考察,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將主要資產用于有價證券投資的公司法人機構。
最典型的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是美國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它是按照《1940年投資公司法》設立的股份可以隨時變化的投資公司。共同基金的一個最重要特征是,在滿足了投資于規定范圍的有價證券的比例條件之后,可以得到政府的稅收優惠。
在《1940年投資公司法》規定下設立的投資公司,對美國經濟成長起到了重大支持作用。作為金融通道,投資公司為美國經濟中各個階段產業化的形成輸送了必須的資金。由此形成的資產管理行業為美國的民間金融資產提供了完善的投資管理服務,既幫助廣大投資者實現了個人資產的增殖,也為美國市場積累了大量的金融資本,并且從技術角度有效地支持了美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
公司型投資基金采取了公司制的組織形式,繼承了公司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的行為模式和靈活有效的運行機制。它可以是證券投資基金,也可以是產業投資基金,甚至大部分創業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也可以歸入公司型投資基金的范疇。公司型投資基金可以是開放的,也可以是封閉的,完全取決于其創立目的和投資策略。
基金是資本的載體,證券投資基金就是將主要資產用于對外證券投資的金融載體。我國《公司法》第十二條關于公司對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額不得超過自身凈資產50%的規定,限制了普通公司的對外投資能力,成為公司型投資基金在中國發展的法律障礙。多年以來,拒絕公司型投資基金的人士就是以此說事的。
三、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是現代商業企業的重要內容,它在維護社會經濟活動的安全、效率、公正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保障因素。
投資基金將資本的管理權與所有權相分離這種經營體制發揮到了極至。投資者在購買了基金份額之后就完全放棄了對資本的管理權,暫時將其讓渡給基金管理人,直至他將基金份額贖回為止。
根據公司治理的理論,排在企業權利機構(例如:公司董事會)面前的利益取向排序是這樣的:
第一位——公司利益(收入最大化)
第二位——股東利益(利潤最大化)
第三位——客戶利益(效用最大化)
第四位——職工利益(福利最大化)
第五位——政府利益(稅收最大化)
第六位——社會利益(發展最大化)
無論從道義和法律的角度出發,企業權利機構都應該按照上面的順序排列其工作職責目標。在需要做出涉及到其中兩個以上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決策的時候,每一個權利機構的成員都應該按照上面的順序決定利益的分配。
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包含兩個層次:管理公司(機構)的治理結構和基金管理(行為)的治理結構。
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結構同樣是按照上面的目標順序制訂的。可以看到,作為管理公司客戶的基金投資人的利益被排在第三位。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在管理基金投資的過程中產生收取高額費用,為管理公司大股東利益高價接盤等行為沖動就不足為奇。而且,只要經辦人員的行為處理符合法律條文規定,他就可以按照他的上述意愿行為。
簡單的結論就是:完整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結構并不足以保障基金投資人的利益。
為了充分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基金權利機構必須切實運行,在制訂投資策略、選擇基金托管機構、選擇、變更基金管理人,審查基金管理人日常管理行為等方面真正代表基金投資人的利益發揮作用。
四、信托型與公司型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比較
信托關系最初是出于轉移財產受益關系的需要而產生的,通常適用于比較簡單的委托管理關系。根據《信托法》,在這種體制下委托人和受托人通常按照事先約定的規則確定信托關系和委托內容,一旦信托關系確認,受托人就對受托資產擁有相對穩定的處置權利。
公司型證券投資基金以公司法為規則依據,遵守法律規定的公司組織制度要求,依法接受社會、政府對公司制商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公司制企業依法具備主動型的治理結構,公司股東在保護投資利益,維護消費者權益,創造社會效益等方面都具備參與的機會。
公司型基金體制較信托型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公司治理方面的參與機會和通道,符合現階段資本市場發展水平的需要。
證券投資基金在中國正常發展不過5年,在法規建設、人才培育、管理制度和技術的完善、行業文化建設和信譽約束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積累。在這個階段,過于放任的治理結構對保障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穩定運行都是不利的,并且內部治理結構的松散必然加重監管機關的壓力,致使證監會過多地承擔投資基金的治理責任,干擾監管體系的正常發育。
比較而言,信托型基金體制更加適合在市場體系健全、投資行業歷史悠久、行業信譽傳統濃厚的社會環境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