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澳大利亞,在行程安排上,有一個細節(jié)被國內媒體忽略,他專門去了當地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和那里的科研人員交流有關信息,并提出加強兩國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合作。
這本不是此次短暫但意義重大的訪問中可以忽略的細節(jié)。至少,和國家主席在澳大利亞聯(lián)邦眾議院發(fā)表演講,闡述中國的對澳政策相比,它的重要性是同等的。如同非典蔓延期間一樣,在艾滋病問題上,新的領導集體向國際社會傳達的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一個負責任、以人為本和重視國際合作的姿態(tài)。
對我們而言,這也意味著,在決策層的政策議題上,艾滋病的防治已經占據了靠前的位置。任何社會問題,無論其嚴重性達到什么程度,或者無論當事人的焦慮和痛苦到了何種不堪重負的地步,其解決都要受制于議題設定的邏輯。只有通過議題設定,社會問題上升為公共政策,這個轉型社會中最強有力的管理者和資源配置者的目光才會轉向它。
果然,11月6日,中國衛(wèi)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世界經濟論壇2003年度中國企業(yè)高級峰會”這個非正式場合上表示,中國將為農村地區(qū)以及城市中經濟較為困難的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免費治療。并且,中央和地方政府還將投入140億元,加強傳染病醫(yī)療救助體系建設,建立艾滋病防治專業(yè)技術隊伍,此外,中央和地方每年將投入2億多元資金,專項用于艾滋病防治。
高強還透露,目前中國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萬,排名亞洲第二,其中病人8萬例。根據一份5年前國務院下發(fā)的規(guī)劃,中國政府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到2010年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控制在150萬以內。以目前的感染率計算,實現(xiàn)這一控制目標的難度相當大。在衛(wèi)生部疾控司提供的一份材料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甚至引用專家的預測警告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將超過1000萬人。
為了這個議題設定中的位置,各界人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河南防治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潔女士至今仍然飽受當地某些政府人士“破壞河南形象”的指責。張繼承是河南省第一個報道艾滋病疫情的記者,他因此被所在報社開除。一些善于從事慈善捐贈事業(yè)、重視社會責任形象的跨國巨頭,懾于艾滋病的政治敏感性,相關的慈善活動也縮手縮腳。畢竟,商業(yè)利益最終還是要戰(zhàn)勝菩薩心腸。我們衷心地希望,高層在國際場合的姿態(tài)給這一切畫上休止符。
11月10日,就在國際艾滋病日到來的前夕,一場為人關注的清華大學AIDS與 SARS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熱心的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先生也前來發(fā)表了演講,并熱情地接見了艾滋病患者,場面十分感人。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在發(fā)表演講時這樣形容艾滋病問題:一場世紀之戰(zhàn),一場艱苦的持久之戰(zhàn),一場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生死之戰(zhàn)。決策層的緊迫感已經不言而喻。
當艾滋病防治成為重要的公共政策之后,和中國當下多數的公共政策一樣,既從這個社會的公共管理體系里吸納大量資源,又要承受它的幾乎一切的弊病:與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新理念不融洽的單一官員考核體系、投入不足、管理效率的低下、民間組織的不發(fā)達、對以防治艾滋為名的騙子們的打擊不力、各種有官方背景的機構對專項資金或者捐款的“爭食”等等。正如娜拉出走之后,有個怎么辦的問題,當我們正視災難之后,有更繁雜的工作和問題考驗著我們的耐心、管理能力和堅定的意志。
日前,我們的記者專門來到了中國第一例艾滋病的發(fā)現(xiàn)地、有中國艾滋病孵化器之稱的滇西邊陲小城——瑞麗。這個商賈云集、風景美麗的小鎮(zhèn)飽受惡名所累。即使如此,在發(fā)現(xiàn)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年后,那里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卻不讓人完全滿意。不久前,瑞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經對3名年齡分別為21、23、29歲的入境緬甸男子進行過檢測,結果令人吃驚,3人均為艾滋病毒感染者。一名醫(yī)生說:“由此可見對邊境地區(qū)和外國人監(jiān)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現(xiàn)在沒有做這些工作,我們的注意力只是非典。”
在此,有必要重溫一下中國政府在今年9月聯(lián)大艾滋病特別會議上向國際社會作的5項承諾:第一,強化政府責任,將艾滋病工作視為一項重大的任務,明確任務和責任,一旦發(fā)現(xiàn)因為工作不力導致的嚴重問題將對具體部門和責任人追究責任。第二對經濟困難的病人提供免費治療和藥物。第三,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高危行為的干預措施,第四保護艾滋病人的合法權益,反對歧視,在124個縣內建立專案項目,為病人提供經濟援助,孩子免收學費。第五,加強國際合作,支持全球艾滋病基金,履行中國政府的國際責任。
履行承諾是贏得信任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