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為例截至2003年2月初,北京全市機動車輛已有1914萬輛,其中私人小、微型客車70.7萬輛。在這些車輛養車費的總額中,停車費用已占到19%,平均每輛每月花費將近200元。面對這高額的費用,車主們有點心疼,還有些抱怨。
隨著轎車逐步進入家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了私家車帶給他們的便捷與快樂,但隨之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不便,其中每月在停車方面的大筆花銷就讓不少人為之“心疼”。新華信市場研究咨詢公司于近期就停車費用問題在北京、廣州兩個城市展開了調查,讓我們針對調查結果來看看停車費用的具體情況。
停車費用知多少
新華信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和廣州兩個鼓勵私家車發展的城市中,北京開車者每月用于停車的費用為179.2元,而廣州高達841.3元。當然,廣州的停車費用高與廣州在停車方面整體價格水平較高有關,但不論是北京還是廣州,現有的停車費用水平都超過了開車者認為合理的費用水平:北京開車者認為合理的每月停車費用是111.1元,廣州是465.8元,分別比實際費用低38.0%和44.6%??磥硗\囐M用過高已經成為開車者抱怨的普遍問題。
在北京停車費用已經占到養車總費用的19%,而在廣州更是達到35%。那么如此之多的停車費用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呢?新華信調查結果顯示,停車費用主要用于在三類地點停車:居住地點、工作地點和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
居住地點:
大部分開車者每天都會把車停在自己住的地方,所以用于居住地點的停車費用是最多的,占到停車總費用的50%左右。廣州的居住地點停車設施以地下停車庫為主,露天停車場為輔;而北京以露天停車場為主,擁有地下停車庫的極少。居住地點的停車設施基本上是按月收費,北京平均每月100元左右,廣州400元左右。對于居住地點的停車花銷被訪者接受度還比較高,單純抱怨收費高的并不多,但有24名被訪者都表示:“停車地點的設施、管理都與收費水平不成正比,停車服務性價比不高”。
工作地點:
相對于居住地點的停車費用來說,工作地點的停車收費水平往往是要高出很多的。以北京為例,一般正規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庫每月要500-800元,露天停車場每月要200-300元。如果每天都開車上下班,這筆停車花銷就比較大了,所以很多的開車者都選擇乘公車或打車上下班,這樣就可以節約下一大筆停車費用。從新華信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正是由于很多被訪者都采用這樣的策略,用于工作地點的停車費用反而比居住地點少很多,平均只占到停車總費用的25%左右。但開車者對于工作地點的停車費用意見依然較大,北京和廣州各有46.2%和42.9%的被訪者明確表示:“工作地點的停車費用過高”。
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
大部分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同時設有地下停車庫和露天停車場,至少也設有其中一種,所以有正規的地方停車問題不大,但收費水平卻成為了眾矢之的:新華信本次調查結果中,北京和廣州各有51.8%和52.9%的被訪者表示:“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的停車費用過高”。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并不是每天都會開車去,但去一次停車花銷就不會太少,在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的停車花銷也占到停車總花銷的25%左右。以北京為例,一般公共場所的地下停車庫每小時收費5元,最貴的可達10元;露天停車場每小時收費1-2元。假如開車去逛商場4個小時,停在露天停車場還好說,花上4-8元就可以解決停車費問題,但要是停在地下停車庫,至少也要花上20元,甚至40元,能不讓人心疼嗎?
從新華信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開車者在上述各類地點違章停車的比例并不算高,平均每月有3-4次,但是違章停車的目的往往是為了逃避高額的停車費用。有一名北京的被訪者表示:盡管每月只有幾次違章停車的情況,但卻可以省下百元以上的停車費用。其他的一些被訪者也表示每月可以通過違章停車節約幾十塊錢,如果轉化為正規停車的話,開車者每月的停車總費用又要多幾十塊錢了。
停車費用高,引發問題多
如此高額的停車費用,對于大部分開車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既然是負擔,就會由此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為逃避高額停車花銷而違章停車。違章停車的人可以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果沒有被抓到算是僥幸,如果被抓到就要被罰款、扣分,扣分累積到一定程度還要去接受“再教育”,浪費了時間、牽扯了精力,可謂得不償失。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的違章停車都是占用了道路面積,這種不合理的占路停車對于動態交通的影響很大。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面積普遍不足,正常的交通行駛負擔已經很重,再受到占路停車的影響,道路交通能力進一步下降,同時還產生了很多交通隱患。以停車費用之高可以和廣州相“媲美”的上海來說,黃浦區八條街道路邊停車占用道路交通能力達到33.5%,也就是說有1/3的道路交通能力都被違章停車所占用了,從這個數字中,違章停車對于道路交通的影響“可見一斑”。
第二,停車費用高影響了一部分人的購車積極性。眾所周知,去年我國汽車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井噴現象,很多的消費者都圓了自己的轎車夢。但已經擁有私家車的人畢竟還是少數,還用更多的消費者處于持幣代購的狀態,這些人在決定購買私車之前必然要考慮到養車的各種費用,如果認為停車這一塊費用過高而不能接受的話,購買私車的打算自然就要“擱淺”了。不要說還沒買車的人,就連已經買了車的都逃不掉這種煩惱,曾經聽一位朋友講過:他現在每個月單是停車就要花上三、四百塊,早知這樣就不買車了,還不如打車呢,不用發愁停車的事兒。在北京這種現象還不及上海和廣州明顯,上海和廣州的停車費用可以達到北京的2-3倍,那里的很多人往往是“買得起車,養不起車”,手里有足夠的買車的錢卻不敢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汽車消費。
第三,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的停車費用會影響到那里的生意。如上文所述,在停車的三類地點中,對于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的停車費用過高意見最大:北京和廣州各有51.8%和52.9%的被訪者明確表示此意見。北京的一名被訪者提到:“我開車去逛商場的時候都禁不住要快走幾步,不敢到處閑逛,要不然又要多花上十塊、八塊的停車費?!比绱舜掖颐γΦ刭徫镒匀粫行┫矚g的東西沒有看到,商場也損失了一部分生意。如果很多開車去那里購物的人都有這樣的心態的話,商場的損失可就不是小數目了。新華信本次調查表明,70%以上的被訪者選擇大型購物場所時都會考慮到那里的停車情況,如果開車者認為某地的停車費用過高而不選擇那里進行購物的話,商家的損失會更大。所以停車費用高低也是各大商場競爭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以上海為例,上海的停車費用一般要每小時10元左右,所以當南京西路的中信泰富、梅龍鎮廣場、恒隆廣場三家高檔商場的地下停車庫對外亮出每小時5元的停車價格時,購物的人流頓時大增,效果十分明顯。
提高停車服務性價比,合理化停車費用
停車費用過高已經是開車者的普遍意見,但是單純的要求降低停車費用也是不現實的。目前的停車費用主要由資源占用費、管理費和交通調節費等組成,主要是依據供需關系來確定資費標準,單純下調停車收費標準的可能性不大。
從北京目前的停車設施來看,以地下停車庫、露天停車場/露天劃定停車區域為主,有一小部分立體停車庫出現。幾種停車設施的價格水平不一:
露天停車場/露天劃定停車區域: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寫字樓和小區中會有,價格每小時1-2元。露天停車場成本較低,主要是劃定區域并配備相應管理人員,因此價格較為低廉。
地下停車庫:多設在購物娛樂等公共場所、寫字樓和高檔小區中,價格每小時5-10元。地下停車庫之所以收費高,是因為建設地下停車庫的成本高。地下停車庫是建筑物的一部分,開發商建設時需要投入土地使用費、建筑材料費、設計費、施工費等。收費標準自然要高于露天停車場。
立體停車庫:一種比較新生的停車方式。北京第一家立體停車庫出現在工體南路,1999年3月投入使用。目前北京經營立體停車庫的地方也不過五、六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立體停車庫的收費標準與地下停車庫類似。
開車者對于停車收費高的意見可以解釋為兩種情況:一、具體到某個地點的停車設施選擇不多。比如開車去某商場購物,那里只有地下停車庫,雖然很貴也只能停在那里,沒有其他選擇。二、很多停車設施的服務性價比不高。也就是說收費水平不低,但硬件設施跟不上或者管理不到位,讓人覺得錢花的比較冤。
總體來看,停車業是一個利潤率不算太高但回報率穩定的行業。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就在于促進停車業的良性競爭,提高停車服務的性價比水平。加強停車業競爭、促進停車業發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第一,停車場的經營往往是商業經營中的一部分:如居住地點的停車場屬于房地產商物業中的一部分,寫字樓的停車場屬于開發商物業中的一部分,購物娛樂場所的停車場屬于商家服務設施的一部分。消費者在買房子的時候肯定會考查停車設施的狀況,選擇購物娛樂場所更會考慮那里的停車情況,所以停車服務對于提高商業競爭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作為房地產開放商和大型購物娛樂場所的經營者應當把對停車場的經營管理作為整體經營的一部分,雖然單純的停車服務利潤率不高,但卻可以增加整體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那里,以對停車場的投資換取更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同類的停車設施之間也要加強競爭,分出檔次。從新華信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北京的開車者可以接受的月總停車費用平均為111.1元,但是不同的開車者對于停車費用的接受程度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有30.0%的被訪者可以接受的每月停車總費用在50元之內,也有17.0%的被訪者可以接受的停車費用在150元以上。也就是說有的人愿意在停車方面多花些錢,有的人希望少花些錢。既然如此,不僅是不同類的停車設施可以拉開檔次,同類的停車設施之間也需要加強競爭,拉開檔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是露天停車場,路南收費每小時1元,路北每小時2元,但路北的管理比較正規,而且單位車位面積也大一些。這樣,追求價格便宜的選擇路南停車,追求服務質量、不介意多花些錢的選擇路北停車,各取所需,誰也不會覺得錢花的冤枉。
第三,大力發展立體停車業。立體停車的優勢很多:一、立體停車主要向垂直空間發展,雖然工程費用較高,但卻可以省去大量的土地使用費,所以總體成本是少于同等規模地下停車庫的。二、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顯得尤為寶貴。三、采用自動化智能控制,存取車方便快捷,對車輛的防盜性和防護性都很好。綜合它的成本和功能,立體停車是一種性價比水平很高的停車方式,是各大城市發展停車業的很好的方向。
第四,具體到每個停車地點,都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停車服務性價比。停車服務主要包括硬件設施的水平和管理服務的水平,硬件設施水平可能在建立停車場時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定位,但管理服務水平是需要后天不斷加強的。尤其是同質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拚服務可能算是贏得客戶的最佳辦法了。開車者把錢花出去,不僅僅是找到個地方停車,還得到了應有的服務,自然就會對那里有一個好的評價了。當然,停車業本身的利潤率并不高,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又會增加一些相應的成本。停車場可以考慮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增加洗車、零部件銷售等業務,增加停車場的收益。然后再把收益投入到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中,形成良性循環,生意越做越活,也就越做越火。
總而言之,要想解決開車者對于停車費用高的抱怨并非一日之功,但也不是無路可走。以上提到的“增加停車業的良性競爭,提高停車服務的性價比水平”可以說是一個可行性較強的思路,希望通過這些途徑可以真正有效地提高停車服務的性價比,讓開車者的停車費花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