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7月初就已經召開的一場會議,有關信息直到兩個月之后才透露出來。
2003年7月11日,銀監會在北京召開股份制銀行監管工作會議,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董事長、行長參會,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副主席唐雙寧雙雙到會并發表了講話。劉的發言仍“務虛”,偏重于介紹銀監會的監管理念;唐的講話則“務實”,主要談的是股份制銀行的實際情況、存在問題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要點。
據悉,唐雙寧此次講話正式稿經過了銀監會集體研究,劉明康親自作了審改,代表了銀監會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總體監管思路,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按照審慎會計原則提足貸款損失準備金、提高資本充足率、謹慎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等方面。
其中,銀監會首次強調股份制商業銀行不提足貸款損失準備不得進行利潤分配的“鐵律”被看做是最具實質性意義的監管要點。唐雙寧在講話中表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監管實踐表明,所有健康有效的監管都應當是基于對董事會和董事的監管。
在重申和強調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各專業委員會的職能和作用后,銀監會提出將加強對股份制商業銀行董事任職資格的審查、盡職情況的監管,要求監事會定期向股東大會和監管部門提出報告,要求各股份制商業銀行應當在2003年內設立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人事薪酬委員會等3大專職委員會等,并提出銀監會有權列席股份制商業銀行所有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專職委員會會議,各行在召開這些會議前應當至少提前5個工作日向銀監會報告,并提供全部會議文件。
銀監會要求,從今年開始全面實行貸款風險分類制度,銀監會將在下半年進行一次針對五級分類執行情況的現場檢查,檢查的重點是制度和配套支持系統的建設情況。此外,銀監會還要求強調進一步加強對關聯交易、非信貸資產、表外資產、市場風險的監督與管理,在2004年以前銀行內部的稽核人員要達到銀行員工總數的2%左右。銀監會指出,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經營思想存在偏差,一味追求所謂“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通過不正當競爭搶奪市場份額,對金融市場的健康發育和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不利,銀監會將責成部分商業銀行對不合理的內部獎懲辦法進行修改和完善。
資產擴張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資產充足率的下降。目前11家股份制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在7.31%,比去年下降1.09個百分點。而且目前使用的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低估了不良資產對銀行資本的侵蝕作用,風險資產的權重計算也不盡完善,銀監會按照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要求進行新的計算估計,各行的資本充足率還將普遍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對此,銀監會要求各行資本金的增長速度不低于資產規模擴張的速度,在2005年末以前應達到8%的最低資本要求。
從2004年起銀監會還要求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按季考核,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在所有時點上都滿足8%的最低要求。銀監會將嚴格監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經發現達不到監管要求,銀監會將暫停該行的機構和業務市場準入。目前,只有四家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實施了貸款五級分類法并據此提取了準備金。但對于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體而言,且不論按五級分類結果需提取準備金的差距,即使按照《財政部關于印發<金融企業呆賬準備提取及呆賬核銷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應提準備金缺口仍高達358億元。除四家上市銀行外,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準備金計提不足,個別的僅為應提準備金的14.4%。因此2002年度股份制銀行賬面利潤的134億元,并不能反映其真實盈利水平,如果按照規定提足損失準備金的話,相當一部分股份制銀行將出現虧損。
對此,銀監會要求,各股份制商業銀行應當在2005年末以前提足貸款損失準備金。目前準備金提取不足的銀行,必須提出有關處置不良資產的方案,在10月30日前報銀監會備案。未提足準備金的銀行從2003年開始不得進行利潤分配,否則銀監會將依法處罰。對上述監管要點,銀監會要求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盡快根據自身情況擬訂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