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中的熱點與難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成立一周年慶典研討會發言紀要 2003年8月22日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農村金融、直接融資渠道和社保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是金融改革所面臨的幾個重要問題。
農村金融應該注意組織形式和金融產品的創新,基本的思路是明晰產權,完善治理結構,因地制宜,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國家給予適當扶持,注重農村金融組織的自身建設和監管,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融資方面,目前國內的融資渠道單一,過于依賴銀行貸款,另外,居民儲蓄率偏高;因此,需要發展直接融資,注重創新。一方面要充分調動銀行的積極性,激勵商業銀行發展基金類產品,另一方面要發展債券市場,可以考慮發展金融債券,尤其是金融次級債券,既可以滿足資金需求,也利于商業銀行的改革。
目前金融改革的一個瓶頸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對退休、醫療和失業保障以及子女教育問題的考慮使居民不愿消費和進行有風險的投資。所以,金融改革應該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結合起來,將社保體系的改革納入金融改革的體系中來。
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政策建議
《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四期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鐘偉
中國需要建立一個明示的、盡可能市場化的存款保險制度。這個制度應該包含下列基本內容:第一,建立集保險、銀行監管和破產處置為一體的制度。央行、銀監會和存款保險公司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央行負責政策指定,銀監會負責對銀行的監管與準入,存款保險保障銀行的“有序退出”。第二,建立一個漸進、多層次和明示的制度。國家隱含擔保漸次退出;對待大銀行和中小銀行應該能區別對待,先專門為中小銀行設立存款保險制度;以建立明示性的存款保險為目標。第三,充分考慮市場化因素。保證存款保險費收取的公平性,以免造成存款性機構之間的苦樂不均;設置保險和不受保險的存款,支付不同利率,存款人自主選擇,一方面順應利率市場化需要,一方面照顧到了銀行轉軌的需要。
北大改革為何如此困難
天則經濟研究所“民辦高等教育論壇”發言紀要 2003年8月23日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李強
北京大學的教學體制改革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而且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和提示是:這項改革對北大內部的教職員工來說,沒有人從中直接得益:教授的地位和利益沒有因為改革而提高,副教授和講師的利益則受到了改革的沖擊,因此改革在北大內部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應該看到,大學的功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大學是獨立的實體,有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大學具有公共性,承擔著很多社會職能。改革對社會無疑是有好處的,比如提高研究和教育水平,但是改革侵害了組織內部的人的利益,因此,大學內部缺乏足夠的激勵來推進改革。
遵循比較優勢戰略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政策性研究簡報2003年第62期 2003年8月25日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林毅夫 劉培林
為加快東北乃至全國的發展,中央作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決策,并將其與西部開發并列為現代化建設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但是在制定發展戰略上,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徹底解決大量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負擔,使國有企業沒有向國家要保護補貼的理由,并和其它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在市場中處于平等的競爭地位,靠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就可以預期獲得市場上可接受的利潤率。這樣預算軟約束才能消除,政企才能分開,改善公司治理的努力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其次,一定不能采取發動新一輪趕超的辦法,而必須把東北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東北自身具有的比較優勢上,各級地方政府尤其要避免以拔苗助長的方式發動和鼓
壟斷性行業的管制方法、程序的改革措施
《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 王學慶
第一,針對不同壟斷行業、同一行業中不同的壟斷部分,應采取不同的管制方法。對完全自然壟斷性的部分,對市場準入、價格和服務質量都應該嚴格管制;對自然壟斷性弱的部分,應該引入競爭,放松管制。
第二,政府管制的各種措施應相互協調、配合使用。將控制市場準入、市場準出和價格管制結合起來。
第三,價格管制的最好辦法是采取“價格上限”和“價格上下限制”。對占壟斷地位的企業,實行“價格上下限制”;對不能開展競爭的完全自然壟斷部分,實行“價格上限”。
第四,規范管制程序,管制公開、透明,建立規范、完善的聽政制度。
第五,加強對普遍服務的管制,量力而行,逐漸完善普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