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又一次收到她的來信的時候,我的眼前又出現了那個梳著短發穿淺黃夾克衫的女孩。
她叫朱呂兵,一個寄讀生,是我們班上的學生。她樂觀開朗、聰明好學,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正當她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而努力拼搏的時候,不幸悄悄地降臨了。2001年9月,她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家中的支柱沒有了,多病的母親每天以淚洗面,一個弱小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這沉重的打擊!那幾天,她無心聽課、無心學習,人整個瘦了一大圈,并擔心學費交不上。當時作為班主任的我,看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安慰她,鼓勵她以外,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幫助她。雖然她是寄讀生,但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于是,我向校領導提出減免她的學雜費和寄讀費的申請,并打算把她領回我自己家去住。這時,教我們班語文課的那老師知道這件事后主動對我說:“你家離學校遠又有孩子,還是我把她帶回家吧!”一個星期里,那老師每天帶她上下學,還給她做可口的飯菜吃。晚上邀來同學和她一起寫作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老師每天還要給她帶水果和一瓶涼好的涼開水。那老師家里沒有小孩,可她比我這個做母親的想的還要周到。
教我們班英語課的張老師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朱呂兵要自強、自立,化悲痛為力量。多么好的同志啊!她的同桌趙軍原本是個頑皮、淘氣的孩子,可這幾天好像突然長大了、懂事了。每當他看到朱呂兵偷偷地掉淚時就會想辦法逗她高興。趙軍說:“你這幾天在老師家吃那么香的飯菜,是不是快變成小肥豬了。”聽到此,她破涕為笑了。趙軍還曾對她說過這樣的話:“朱呂兵啊,你一定要爭氣,要比你爸爸活著時還努力,要讓你媽媽將來對你爸爸有個交代呀!”這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誰會相信它竟出自一個孩子之口呢?當時在場的同學都流下了眼淚。
與朱呂兵同寢室的同學也主動擔起了關心、照顧她的重任。白天幫她打飯、晚上幫她打洗臉水。多日不見的笑容又回到了朱呂兵那充滿稚氣的臉上。為此,我還專門組織學生召開了題為《怎樣在逆境中奮起》的主題班會。這些來自多方無微不至的關懷,就像春風一樣溫暖著朱呂兵那顆受傷的心。在那段日子里,班級里到處都洋溢著同學的濃濃深情,同學和同學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同學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班級里的學習氣氛更濃了。課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當時,盡管我們大家都盡最大的努力幫助這個不幸的孩子,但朱呂兵同學還是由于母親無力支付生活費而轉回老家就讀了。臨行前,我含著眼淚把一百元錢塞到了她的手上,并叮囑她:“無論走到哪兒,都要好好學習,如果有困難就給老師來信。”同學們也含著淚與她依依惜別。朱呂兵走了,帶著老師和同學們的深情厚誼走了,帶著老師和同學們的深深祝福走了。就在那一瞬間,一種責任油然而生,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資助這個不幸的孩子,不管她還是不是我的學生,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朱呂兵回到老家后,和母親寄居在親戚家里,為了能趕上落下的功課,她每天凌晨4點鐘起床,晚上通常都要在10點鐘以后才能睡覺。經過幾周的努力,她的功課不但趕上了,而且還排在了班級的前幾名。當今年春天我給她寄去二百元學費時,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十分堅強的女孩。記得她在一次來信中這樣寫到:“我是一個不幸的孩子,但我又是一個幸運兒,我雖然失去了一份父愛,但我卻得到了那么多老師和同學的愛,正是這股愛的源泉使我振作了起來,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上學期期末考試她取得了631分的好成績。她在信中還說:“老師我可想您和同學們了,有時都想得直哭,晚上做夢也經常夢到……”讀著她的來信,我的眼睛又一次濕潤了。多么懂事的孩子,老師在這里深深地祝福你幸福快樂,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作者單位:大慶市龍鳳鎮一中)
責任編輯/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