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評價標準
1.必須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精神,滲透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使中考有利于展示、檢測、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新的課程改革,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
2.必須注意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面向全體學生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不能脫離我省初中政治學科的教學實際。
3.必須貫徹新修訂的《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及現行的八、九年級的教學任務。
4.必須嚴格執行省教育廳下發的有關文件規定的考試規范,落實省編《考試說明》提出的改革要求和命題原則。
具體地說,要體現國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門對中考有關指示精神,在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上堅持以能力立意為導向,以三點(教材重點,時政熱點,與學生聯系的貼近點)為支撐,以三結合(教材重點和時政熱點結合、正確思想政治觀點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結合、政史地相關知識結合)為主干,達到“三個有利于”導向目的,使中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新的課程改革和學科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學科素質教育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二、內容分析
1.命題與審題工作
命題成員來自有良好師德素養、豐富教學經驗、較高業務能力、較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地市級教研員和一線教師,具有高級職稱,并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員參加過以往中考命題工作。審題成員由省級教研員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較強業務能力和責任感的一線教師組成。堅持命、審分開的原則,分工合作,充分協商,反復修改,共同完成命題任務。
2.評卷工作
由省廳、省院統一領導,各命、審題人員對各評卷點的負責人員進行省級培訓,再由市局組織對全體評卷教師進行培訓,在評卷工作中領會和貫徹中考改革的指導思想、命題的基本原則、明確閱卷的標準和要求。評卷工作結束后,按省統一要求進行質量分析,總結上報。
三、考試效果
第一大題是單項選擇題。試題分布合理,難度適中,既體現了政史地間的綜合,又體現了學科內綜合,富有趣味性,開闊了學生視野,把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點結合起來,對今后教學有指導意義。本題具有鮮明的黑龍江鄉土氣息,第2、6、7、8題結合省情來命題,使試題既具有黑龍江特色,突出省情,又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此題滿分率3%左右,15分以上達到65%,低于10分者5%以下。此題考生普遍答得較好,原因是此類試題屬識記內容,題目簡明扼要,命題與被選答案的關系密切,又屬于基礎知識和重要的時政問題,所以容易得分。該題得分率較低的是第10小題,得分率25%左右。因為,學生混淆了APEC會議和博鰲亞洲經濟論壇會的地點,記憶不夠準確,對時事關注不夠。
第二大題為不定項選擇題。試題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又著重考查學生能力;既有教材與時政熱點的結合,又有學科內綜合,利用歌曲、諺語創設試題情境,增加了趣味性。該試題抽樣平均分16.07分,丟分較多的是第17、18、22小題,原因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和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第三大題為簡答題。第24小題精心設計了與學生日常行為密切相關的四幅漫畫,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進行自我教育,從中悟出自身的行為要求,明理導行,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探索出思想政治課考試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結合的途徑。學生對圖一、圖二答得較好,圖三、圖四答得稍差一些,主要是學生所學法律知識與實際脫節,暴露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第25題運用國情和省情的最新材料,特別是材料中浪費水資源的驚人數字具有較強的震撼力,讓學生列舉浪費水資源現象并提出節水建議,使學生把國家的基本國策與個人行為緊密聯系起來,以小見大,既提高了環保意識,又落實了環保行為。引發思考,引導行為,一、二問學生回答得較好,從三、四問的答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平時不注意觀察日常生活,思路較窄。教師今后在教學中應注意教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
第26題運用擬人手法,以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出問題,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法律觀念。學生得分率在50%左右,試卷中反映出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準確、不能用政治術語表述。
第27題側重考查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分率較低的原因是學生對原理內容記憶不清,混淆二者關系;所舉事例不恰當或未舉例,敘述又不完整、語言不規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較差。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大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
第四大題是辨析題。采用二選一的形式。A題選用了農村學生比較熟悉的而且具有普遍意義的農藥問題,比較適合農村學生作答;B題選用的是反映社會熱點問題的中學生上網熱現象,比較適合城市學生作答。這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地域差異,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促進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放飛思維,不斷提高,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其發展成果的舞臺。
第五大題是分析說明題。本題側重考查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第29題通過閱讀《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有關內容,把時政知識與學生實際聯系起來。在明確公民道德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設計活動方案,具有較好的實踐性、開放性,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對一、二問回答較好,能列舉身邊的實例,但一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語言不流暢。第三問答題情況一般,反映出平時學校實踐活動較少,使一些學生感到陌生,因此,教師今后應加強活動課教學的力度,注重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第30題是開放性試題,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將申奧成功、加入WTO、APEC會議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既看時政熱點與主干知識的結合,又有學科綜合,三選一談感想。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情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開放性更強。此題師生普遍反映較好,但也反映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分析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較差,邏輯性不強,對所學理論知識聯系不夠等等。
四、改進建議
1.評卷中存在的問題
在對試卷抽樣調查中發現有些評卷人員沒有認真學習“學科命題報告”和閱卷說明,尤其對客觀性試題中開放度較大、評分標準較活的試題評得不好,“活題死評”。對學生答題有創意的應給綜合素質加分的沒有加,“應加不加”;據了解還有個別地方教研員和任課教師不參與評卷,“該評不評”。此外有些評卷書寫分數不規范,給復查、核分造成一定困難。
2.對教學工作的建議
第一,認真學習領會課改精神,改變過于強調知識的現象,真正按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要求,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
第二,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和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樂于、善于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三,密切聯系重大時事政治,關注社會科技的發展,體現時代精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實效性。
第四,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與新教材要求,加強實踐活動課,開展多樣的課內、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五,堅持能力立意不是不要知識,我們反對的是機械學習,死記硬背。對主干知識涉及的重要理論、基本觀點仍然要在理解基礎上加以記憶。
3.對中考改革的建議
第一,對中考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涉及考試范圍,命題原則,具體要求等文件應早些下發(可參照高考)。發揮其在教學中的導向作用,而不僅僅是考后的、反思后的逆導作用。
第二,中考范圍應以初三所學內容為主,適量考查初二內容,聯系重大時事政治,不宜擴大考試范圍以減輕學生負擔。
第三,命審題人員既要有各方面代表性,又要有相對穩定性。每年變動1/3或1/2,而不是全部變動。這樣,有利于保持命題工作中求進。
第四,堅持先培訓后評卷,先學習后下筆。在具體操作上也要有統一的技術規定,地市、縣教研員和任課教師應充分參與此項工作,這樣,既能發揮教研員的作用,同時又能充分發揮中考的導向作用。
責任編輯/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