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肖捷指出,必須明確區分管理與執行職能。政府采購工作有兩大職能:一是管理職能,主要是制定政策、處理投訴和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管等。二是執行職能,主要通過公開招標開展集中采購。隨著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原來管理體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步顯現出來。《政府采購法》要求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和集中采購機構分開設置,從法律上解決了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與集中采購機構的體制問題。
肖捷指出,必須合理確定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政府采購模式。政府既要有適度集中采購,強化對大宗支出項目的監管,體現政府采購的強制性和效益原則,又要有分散采購,體現單位的自主和特殊性。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確定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將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有機地結合起來。
政府采購制度,要求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采購工作,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程序規范、透明。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深化,社會各界普遍要求全面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發揮政府采購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中的應有作用。《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政府采購事業已走上法制化的發展軌道。
肖捷說,《政府采購法》是政府采購的根本大法,是政府采購各項活動的指南。為了確保其得到貫徹落實,必須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包括政府采購的預算和計劃編制、信息發布、采購范圍、方式及程序、機構設置和權責劃分、資金撥付、監督管理、質疑和投訴等。
要完善監督機制,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對政府采購的監督重點、方式和方法,發揮好這些部門在監督上的優勢,強化對政府采購行為的約束。二是要協調好財政部門與對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活動負有監督職責的有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理順監督管理關系。三是建立供應商投訴機制,明確供應商投訴的條件和要求,建立受理和處理供應商投訴程序,及時對供應商投訴作出處理決定,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四是開辟社會監督渠道,發揮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肖捷說,《政府采購法》對地(州、市)級以上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獨立設置不隸屬于任何行政機關的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具體設置由政府決定。設在財政部門的集中采購機構和操作職能,要從財政部門分離出去,最遲應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分離。
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和集中采購機構分設后,要劃清職能。財政部門負責政府采購監督管理事務;集中采購機構作為執行機構,負責接受采購人委托,按照委托協議規定的事項開展采購活動,不具有行政管理職能。集中采購機構人員要根據實際需要,主要從有關部門抽調或者向社會招聘專業人才。至于縣(市)一級的機構設置要因地制宜,管理職能必須有機構承擔,沒有機構的要安排專人負責。
今年政府采購資金財政直接撥付規模要有大的突破,要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的范圍和規模,尤其是要增加工程和服務項目。政府采購規模要在去年基礎上增長50%,達到1500億元。在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的力度。2003年全國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規模要爭取占到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30%。各級財政部門在編制2003年政府采購預算和制定采購計劃時,一定要明確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的范圍和標準。同時,要在制度和管理上作好充分準備。《政府采購法》規定的宏觀調控目標很多,首先要從購買國貨開始。納入各級政府2003年政府采購范圍的采購項目,除法定的特殊情況外,一律要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