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供應商為了入圍定點供應商名單,常在投標時給出“虛擬”承諾,中標后不執行服務承諾,造成采購單位的利益損失。同時,一些地方政府采購部門對定點采購的監管,普遍停留在公開招標確定定點供應商這個環節上,對定點采購后續執行和采購單位的監管還是一片空白。
投標時承諾多,中標后不兌現承諾,“兩面標”現象普遍。深圳市某汽修廠是2001年被選中的定點維修廠,但并未執行當初的服務承諾,而是大幅度抬高維修價格,其公務用車維修零配件材料的加價率超出投標文件規定近40個百分點,維修工時收費也超出標書承諾20多個百分點,普遍高于市場價格。由于采購單位的投訴,后來這家汽修廠被取消了定點資格,但其給采購方造成的損失,給整個采購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
一些公務車的司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定點維修廠經常采用打擦邊球、階段性抬價、以次充好的辦法哄騙采購單位,而管理部門對其監督卻基本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買”“賣”雙方當事人串通起來坑蒙采購單位的事情。湖北省審計學會副會長葉青說:定點采購的效果如何,關鍵在于監督和管理,同一項目的定點企業一般都有數家,企業為了攬生意、拉攏客戶,可能會出現‘二次攻關’的行為,甚至支持、慫恿采購單位進行違規交易。
許多定點供應商反映說,監管不應只限于對賣方,也應規范采購單位的行為,否則他們連一般市場交易起碼的“待遇”都得不到,做一次生意常常要跑3趟,首先到采購單位拿合同,再就是到財務部門拿支票,最后還要送一份合同到政府采購機構。廣州市某計算機公司經理說:我們已經連續3年被選為定點供應商,辛苦卻賺不到錢。政府采購合同規定收貨后15天之內付款,但有些單位一拖就是半年,現在政府采購單位拖欠款項已達63萬元,占公司總未收款的90%以上,我們是家小企業,這樣遲早會被拖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