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不少地方在推行政府采購過程中,出現了一種政府采購操作簡單化傾向。定點采購是指政府采購主管部門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一定數量的供應商,購買單位在這些入圍的供應商范圍內,對零星、分散的需求進行自行采購。但不少地方將政府采購簡化為定點采購,一“定”了之,作為政府采購主要形式的公開集中招標在現實中實踐較少,嚴重違背了政府采購的原意。由于定點的存在,原本自由競爭的大市場,逐漸形成新的市場割據和壟斷,出現了價格高、網點少、服務差、買賣雙方私下串通等現象。
在《政府采購法》中,列舉有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尋價采購等幾種采購方式,明確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并未提及定點采購。許多地方的政府采購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說:定點采購主要是針對不便于集中采購的服務和商品,如汽車維修、汽車加油、辦公用紙等實施的一種次要的采購手段,是集中公開招標采購的一種補充。
但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由于操作方便、省事,定點采購已被推廣到各類貨品采購,并呈現日益擴大化的勢頭,成為許多地方政府采購的主要手段。
2002年1月至6月,廣州市定點采購量達到8147萬元,占政府采購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的定點采購量高達4700萬元,而公開招標的采購量僅為969萬元。
2001年1月至12月,湖北荊門市定點采購量達到6731萬元,占政府采購總量的近40%。而2002年前7個月,空調機的定點采購數量為160臺,公開招標采購僅為120臺。2002年4月,湖北省還確定了7個品牌的汽車、8個品牌的計算機共38家供應商,作為全省范圍內的定點供貨單位,在各市、區、縣廣泛推廣定點采購。
福建省南平市1999年開始推行定點加油,2000年推行定點維修,2001年,貨物類定點采購從一般辦公用品擴大到醫保藥品、醫療器械、體育器材、污水處理設備、消防專用器材等。
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規定計算機及外圍設備基本實行定點采購:凡采購金額在50萬元以下的,由采購單位在定點供應商中自行選擇品牌;而采購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由采購中心在中標的幾家定點供應商中進行小范圍的“談判采購”。許多未中標的供應商對記者說,50萬元這個“限額線”太高了,即使超過這個金額的項目,采購單位為了增加選擇的主動性,也往往會分次進行定點采購。
市場遭遇分割“定點”特權被販賣
記者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地方定點采購的期限為1年,有些時間則更長;而對于同類的服務或商品,定點供應商的數量一般要求在3家以上,有些地方卻只有1至2家。定點時間長、可供選擇的供應商數量少,已成為當前定點采購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些地方還逐漸出現新的市場割據和壟斷。部分地區針對辦公用品實施的定點采購,連商品的類別也不區分,而是統一“定點”到一、二個公司去購買;由于采購商品種類繁多,業務忙不過來,一些中標公司就將定點供應的資格當作特權販賣。湖北某市通過公開招標從11家辦公自動化用品供應商中,僅選定兩家作為政府采購的長期供貨單位,時間為18個月。這兩家中標公司銷售商品時互相串通,共同抬價;由于忙不過來,一家公司還將有些商品的采購轉手給其它未中標的公司做,發票仍由亨通公司開具,未中標的供應商要向這家公司按銷售款的4%交付發票“轉讓費”,定點采購資格在這里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被販賣了。
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部分地區對公用車輛的保險基本上采取了圈定一、二家保險公司的做法,沒有入圍的保險公司認為此舉明顯違背《保險法》中“自愿投保”的原則。廣東某市今年公用車輛的投保僅僅選擇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而其他公司只得無奈地退出已經擁有的這部分市場。某市通過競爭性談判確定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作為投保單位,而且還以77比23的比例定出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有關人士說,將保險公司和投保單位對號入座的做法,造成了人為的市場割據,不利于服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