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縣市在推行政府采購中,存在許多變異行為,名為政府采購,實為關系采購、黑幕采購,嚴重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形象。
有的縣政府采購辦成了“評標辦”,甚至成了“收費辦”。記者在廣東省吳川市政府采購中心采訪時,正好碰上這里舉行吳川一中鍋爐產品公開招標會,參加人員有采購中心的5個工作人員、財政局副局長、一中校長、供應商代表。記者問:為何不請專家?當地一位負責人說:縣一級的專家庫還沒有建立起來,再說請專家要付費用,我們也承擔不起,采購中心一年的辦公經費才3萬元。只好讓采購中心的人來評了。湖北省當陽市(縣級)政府采購中心規定,中標供應商除交5000元的保證金之外,還要按采購金額的1.5%向政府采購中心交納管理費。
采購單位“隨意采購”現象普遍,不管是否需要采購,財力是否允許,采購申請滿天飛,采購物品追求高檔次、高標準,而政府采購主管部門未按實用和適用原則,對采購物品與實際需要之間是否匹配進行審核,造成縣級財政浪費嚴重。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一些縣里單位通過政府采購買了許多并非必須的昂貴器材;有的辦公室把一臺價值數萬元的原裝電腦(完全可以用作局域網的服務器),僅當作一般電腦在作打字機使用;價值不菲的高級彩色復印機也“大材小用”地被當作一般復印機使用。福建省古田縣教育局最近申請采購中學學生教學機電腦,以暗地里收取“回扣”為條件,與廈門一家供應商串通,按高檔次電腦價格作出360萬元的采購預算。
采購方式規避公開招標,政府采購成了“關系采購”。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采購辦由兩人組成,在已發生的政府采購中,采購方式基本為邀請招標、談判、尋價采購,從未進行過一次公開招標采購。邀請招標的評委由采購單位代表、技術監督局、政府采購辦各1人組成,也從未請過專家。區政府采購辦主任葉林說:“一般的小貨物,采購單位和區政府采購辦兩方面組織開標,而且采購辦在開標之前已經跟采購單位溝通好了,選擇哪一家基本心里有數。”在這里,政府采購成了雙方“商量”辦事情。
供應商“本地熟”問題嚴重。一方面,政府采購信息發布范圍小,外地供應商無法知道其采購信息,達不到公開競爭的實際效果。湖北省當陽市采購信息的發布,一般只通過中國財經報、宜昌日報、當陽日報發布,中國財經報在全國印點很少,一般發行到供應商手里需要較長時間,后兩種是當地報紙,只有本地供應商能看到,當陽市的政府采購大多為本地供應商中標;另一方面,由于采購單位、采購機構、本地供應商,大家都是熟人,容易形成“認本地人、本地企業”等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形成因照顧人情關系而破壞采購規則及監督不力等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系副教授徐煥東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這種地方保護行為在縣級政府采購中比較普遍,有一個縣還發生了“丈夫監督,夫人投標”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