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近日聯合下發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暫行辦法》有關內容,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并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包括托管人管理、投資額度管理、賬戶和匯兌管理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招一童工月罰萬元。根據日前中國國務院令第364號公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凡用人單位使用童工的,將由勞動保障部門按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處5000元罰款的標準給予處罰,1991年發布的原《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同時作廢。新舊規定的最大不同是,新規定制定了具體的處罰標準,操作性強,同時處罰也比舊規定還要嚴厲,最高額度可達每人每月罰款1萬元。使用童工的企業要吊銷營業執照,單位或個人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每介紹一人罰款5000元。勤工儉學不算使用童工。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
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以新修改的《藥品管理法》和《實施條例》為法律武器,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嚴格規范藥品流通秩序,依法監督管理藥品研究、生產、經營、使用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整頓和規范藥品生產經營秩序,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的違法活動。《藥品管理法》和《實施條例》的出臺,完善了藥品監督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金融統計管理規定》
為適應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和金融業務的發展,依法強化金融統計管理,規范金融統計行為,提高金融統計質量,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并頒布了《金融統計管理規定》。《規定》適用于中國人民銀行,以及經央行批準從事金融業務的中外資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資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匯局等。《規定》還對金融統計資料的管理與統計調查、金融統計資料的公布、金融統計部門的職責、統計人員的配備與職責、統計監督和統計檢查、獎勵與懲罰等作了具體規定。
《外商投資建筑業企業管理規定》
《規定》對外商投資建筑業企業工程承包范圍作出了明確規定,外資建筑業企業只允許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包下列工程:(一)全部由外國投資、外國贈款、外國投資及贈款建設的工程;(二)由國際金融機構資助并通過根據貸款條款進行的國際招標授予的建設項目;(三)外資等于或者超過50%的中外聯合建設項目,及外資少于50%,但因技術困難而不能由中國建筑企業獨立實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中外聯合建設項目;(四)由中國投資,但因技術困難而不能由中國建筑企業獨立實施的建設項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由中外建筑企業聯合承攬。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這個標準是在借鑒國外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的,并首次引入室內空氣質量的概念。標準中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指標更寬了,規定的控制項目不僅有化學性污染,還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質中不僅有人們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質,還有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項化學性污染物質。此外,標準還加入了\"室內空氣應無毒、無害、無異常嗅味\"的要求,使其適用性更強。該標準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保總局、衛生部聯合制定的,它的實施將為廣大消費者解決自家的污染難題提供有力保障。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
2002年12月23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新中國的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民法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是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民法草案將訴訟時效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兩年修改為3年,并對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也作出適當的修改。民法草案包括總則、物權法、合同法、人格權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等九編。
戶口辦遷移 要換身份證
公民身份證法草案規定:公民辦理常住戶口遷移手續時,應當換領公民身份證。但是常住戶口在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內遷移的除外。
肖像有專屬 他人勿擅用
民法草案加大了對公民肖像權的保護力度,規定未經許可,他人不得公開使用自然人的肖像。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保護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污辱。自然人有權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因新聞報道等,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等。
遭網絡侵權 追償有定主
草案規定,網絡經營者明知網絡用戶通過該網站實施侵權行為,或者經權利人提出警告,仍不采取刪除侵權內容等措施消除侵權后果的,網站經營者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法人的工作人員因執行職務侵害他人人身、財產的,法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人賠償后,可以向對造成損害有過錯的工作人員追償。
拾物要返還 懸賞需兌現
拾得人拾得遺失物,應當在30日內通知所有權人、遺失人等權利人領取,或送交有關部門,權利人不領取的,應自通知之日起60日內將該物送交有關部門。所有權人、遺失人等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其承諾向拾得人支付報酬,否則,拾得人有權留置遺失物。
拾得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精神受損害 一律得賠償
無論是人身權利、人格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但賠償金額不能漫天要價。
民法草案在侵權責任法一編中規定,侵害他人的人格權或者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物品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草案還規定,侵害他人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侵權人應當按照因此獲得的利益給予賠償,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損失給予賠償。侵權人獲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損失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給予10萬元以下賠償。
個人隱私權 有完全保護
民法草案在人格權法一編中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禁止以窺視、竅聽、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草案對隱私范圍作出明確界定,規定隱私的范圍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民法草案還在侵權責任法一編中規定,侵害他人隱私權的,侵權人應當按照因此獲得的利益給予賠償,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損失給予賠償。侵權人獲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損失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給予10萬元以下賠償。
打涉外官司 有法律依據
民法草案對涉外民事關系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涉外民事關系:民事關系的一方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法人、國際組織、外國國家;民事關系一方的住所、經常居住地或者營業所位于中國領域外;民事關系的標的在中國領域外,或者爭議標的物移轉越出一國國界;產生、變更或者消滅民事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中國領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