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在2002國際流通現代化北京論壇會上,就國家經貿委外經司副司長徐鳴關于清理整頓非試點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的講話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說:我們認為還遠遠不夠,對已經清理的外資企業違規操作,處罰力度還不夠,如果我們中國零售企業在國外違規的話,處罰力度會大得多。很多外資企業可以說都有違規現象,假合資假內資、變相收購等,但這些在清查完之后沒有處理,我們沒有看到。
張宏偉說,中國政府對扶持中國流通企業的政策遲遲沒有出臺,如果再過兩三年,中國的零售領域都已經開放了,我們的鼓勵政策還有什么意義呢?我們殷切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扶持本土流通業發展的政策能夠盡快出臺。希望能有時間表。
法則的制定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姑息打破法則的企業,對于守法的企業是一種不公平。\"如果有的地方政府為外企提供‘超國民待遇‘,本土企業會很難接受。\"
張宏偉的一份反映目前中國本土流通業現狀以及外資企業違規行為的報告,已經遞交至最高決策層,有關領導在這份報告上批示:關鍵問題是要快速發展中國流通業,現在可能還有許多人對現代商業企業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認識不夠,如果我們再不猛醒,我們將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
對于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的問題,官方態度是:只做承諾范圍內的事。
目前,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業已有半數以上進入中國,在外資商企密集的北京、上海和東部沿海城市,幾乎每4家大型超市中就有一家是外資企業。
進入2003年,政府對待外資零售企業的態度究竟如何?
國家經貿委外經司副司長徐鳴透露,新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辦法》正在制定中,爭取盡早取消試點,轉入正常開放,在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經營范圍、數量、資格條件等方面進一步放寬限制。
徐鳴認為,商業領域對外開放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流通經營理念、營銷技術和管理經驗,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網上銷售等方式的引進,加速了中國流通現代化的步伐,大型購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業態的引進,帶動了國內相關業態的發展,經營方式逐步與國際接軌。外商投資商業企業所銷售的產品95%是中國生產的,同時我國生產的日用消費品通過外商采購渠道進入了外商國際銷售網絡,帶動了出口。
但徐鳴同時指出,商業領域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業態和地域都過于集中。一些城市,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資企業已占到23%,給同類業態的國內企業造成較大壓力,近80%的外商投資企業集中在東部城市。另外,外資企業也存在問題,如違規收費,侵害了供應商的合法權益。特別嚴重的是,仍有少數企業消極對待清理整頓工作,甚至繼續違規設點,有的外資以國內自然人的名義注冊商業企業,有的外資企業收購國內企業不進行變更登記,有的擅自突破區域到縣級市開辟。
有關部門的態度是: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來,我們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履行承諾,今后在商業領域利用外資中,將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國務院已經確定的商業對外開放的原則,既要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又要避免對國內企業產生過度沖擊。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政府能這樣堅持原則,令本土企業感到歡欣鼓舞,現在大家的希望是,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加大力度打擊外資企業的違規行為,給基礎薄弱的本土流通企業一個喘息的機會和公平發展的空間。
(選自《21世紀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