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什政府幕僚們所說的“阻止其他巨大力量的崛起”,除了意味著“盡可能久地使中國和印度處于極度窮困之中”外,它還能意味著什么?
不論從哪種客觀事實來看,布什政府都是人們所見到的駭人的政府。頑固堅持狹隘黨派偏見的政府官員們,實際上與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目標已背道而馳,并摧毀了美國經濟繁榮和全球安全久經考驗的制度基礎。
先看看其經濟政策和蓄意推行的美國政府長期財政的不平衡。其目標顯然是旨在加劇社會福利國家的財政危機,并永久性地削減政府的財富再分配。然而,失去并不一定會得到:布什的巨大(而且仍在增加的)財政赤字除了能刺激人們對資本結構、家庭消費和經濟增長長期衰退的不安外,無濟于事。
當然,財政政策不過是冰山一角。韓國的鋼鐵工人要問,美國共和黨對自由貿易的承諾到底算不算數?非洲的農民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么是布什,而非左翼民主黨人,推翻了極度保守的紐特·金里奇最引以為豪的成果——對農業補貼的局部改革?
布什政府的安全政策比駭人還糟糕,借用時下總統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恐怖”。現在,政府權威人士正竭力說服精英記者們相信,在薩達姆·侯賽因的核武計劃上,布什沒有欺騙局外人。
我們且不說那些就“難以判斷相互矛盾的情報”而做出的蹩腳道歉。在這個被認為保守的政府中,難道沒人聽說過馬基雅弗利500年前提出的“不要相信流亡者”的警告嗎?馬基雅弗利寫到:“他們熱切盼望重歸故土,因此自然而然地,他們相信許多并不真實的事情,并故意添枝加葉。因此,憑著他們真心相信的,以及他們聲稱他們所相信的,他們讓你滿懷期望……”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中最可怕的是關于其以之為基礎的動機理論。布什政府的知識分子盟友說克林頓政府只是有些幼稚,因為克林頓政府認為國際關系是一個各方都能贏的正和游戲。正如芝加哥大學的丹·德勒茲納(Dan Drezner)所言,布什的國家安全戰略的邏輯是:“阻止其他巨大力量的崛起,以確保自由、民主和繁榮的長期發展。”
但是,“阻止其他巨大力量的崛起”,除了意味著“盡可能久地使中國和印度處于極度窮困之中”外,它還能意味著什么?畢竟,當中國和印度縮小將它們排除在世界經濟核心之外的收入差距時,哪怕只縮小一半,僅其龐大的人口就足以使它們成為非常巨大的力量。
保持貧窮當然不符合中國和印度的利益,但也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兩個時代之間,當文明由貧窮的、農村的和農業經濟向富裕的、城市的和工業化(或后工業化)的生活方式轉變時,必定有某些東西會危及世界和平和政治穩定,兩次世界大戰均是在這種轉型中產生的。
因此,試圖“阻止其他巨大力量崛起”是否真的符合美國利益?難道美國領導人不應努力縮短會導致其他社會陷入不幸的時期?這些不幸曾使20世紀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時期。我們其他人難道不應將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如民族主義的印度、中國、或魏瑪化俄羅斯的機會降到最低,而不是增加到最大?
布什政府的全部人事更迭還為時尚早。如果美國政府高層中存在著不是為了全球和平與繁榮,而是為了危險頑固的地緣戰略的假保守主義者,世界將無法承受。
在共和黨中,有許多潛在人選——那些明智而審慎的政治家——可取代這些官員。這些政治家認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在于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多邊合作,以及一個由美國依靠其原則來領導而不是靠軍事實力來控制的世界。老布什政府中就有這樣的官員。現在他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