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線傳輸標準存在著不小的分歧,事實上,各方當事人在地面傳輸標準上的角力更為激烈。浙大最初就是想在地面傳輸標準的研發上施力,只是后因“競爭太激烈”才“改道”有線。
而無論何種標準方案被確定,都取決于它的最終決定者。倘若決定者不能客觀公正的決策,則后果最不堪設想。
按照國家《標準化法》,中國各個行業的標準制定的最終決定者應當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在則是新成立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然而數字電視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從發端到終端,從信號傳輸制式到接收等各個環節都必須一致,方能順利實現轉播。這意味著,每個環節的負責單位也都有可能牽制整個鏈條上的其他部門。另外,數字電視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容量在上萬億左右,誰都希望能夠對它進行控制,以便從中獲利。正因如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的各種各樣的“領導小組”、“工作小組”以及“委員會”有十多個,涉及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經貿委等多個機關部委。其中許多人都聲稱自己是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者,整個管理體制令人感到非常混亂。不過,一旦記者詢問諸如“數字電視的標準制定為何一再推遲”這樣類似“追究責任”的問題時,大多數受訪者都會以“原因錯綜復雜,不便透露”為由拒絕。
據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廣科院工作人員透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之下,按照行業又分成了若干個行業標準委員會。涉及廣播電視領域的則由廣電總局的廣播電視標準委員會和信息產業部的音視頻標準委員會來管理。其中,廣電負責制定的是廣播電視系統的標準,如廣播電視的傳輸制式,以及廣播電視行業內的專業發射機、電視臺設備的標準。而電視接收機的標準則由信息產業部來定。她還舉了手機的例子來說明,一個部門決定到底用GSM還是用CDMA,另一個部門決定手機本身的制式標準。另外,各個高校設計出來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方案也是提交到廣科院,并由廣科院標準化研究所進行研究和篩選,最后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報批。
按照她的說法,廣科院應該對數字電視標準遲遲不出而負責。但是,當記者問及此事時,這位工作人員憤憤不平地說:“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前幾天我曾經跟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人也講過,出現目前這種混亂局面,主要是因為該講話的部門沒有站出來講話,不該講話的倒到處放炮,導致各種消息亂飛?!逼溲酝庵馐?,廣科院并不是最終的決定者,而標準的最終決定者則可能因為某些難以啟齒的原因而不肯出面做以解釋。
一位國家廣電總局的官員向記者透露,廣播電視行業標準按道理應該是由廣電標委會負責,廣電總局是主管部門。但是數字電視,特別是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卻恰恰例外。原來的國家計委、現在的發改委才是標準的真正決定者。
據悉,1996年,國家計委將數字電視的地面傳輸標準作為一個高新技術科研項目,委托給了上海交大,并投入了一筆資金。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院校的科研項目”,上海交大卻把它當成國家標準來做了。
“按道理,一個院校的研究課題在攻關之后會有一個成果發布,至于這個成果是否可用,應該由主管部門來決定,但是上海交大現在做得就像是訂貨一樣,別人誰也不能動,就只能用他這個?!痹谀俏粡V電官員看來,一個原本的科研項目變成了一種專買專賣,“這顯然是有些太過了,但是我們也不好說什么,因為有人支持他這么做。國家計委投了錢,如果做來的東西掛在墻上不能用,計委也下不了臺階??上攵?,這種做法難以服眾,因為別人也有權提交標準方案。所以,清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后來也都出來較量了。”
更關鍵的問題是,上海交大在隨后的幾年里并沒有做出令國家計委滿意、令其他競爭對手信服的方案,這就更令外人不滿。而國家計委與交大的這層特殊關系,又使得它在是否能夠決定采用交大之外的方案上顯得猶豫不決。但盡管如此,原國家計委、現在的發改委仍然是此事的最高管理部門,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以及信產部和廣電總局的兩個標準化委員會并沒有最終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