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1月18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青島舉行了有線數字電視媒體見面會。這是一場遲來的新聞發布會,用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的話說,“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急迫需要各個新聞媒體帶著良性的態度去推動有線數字電視的發展”。
張海濤的話事出有因:一方面,在發改委的點頭批準下,有線數字電視正以燎原之勢在全國各廣電部門推廣。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重點,廣電總局在前兩年試驗的基礎上,在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40個城市和6個省建立了有線數字電視示范網。同時,經廣電總局批準試播的付費數字電視節目已有27套,數字廣播節目已有7套,他們都采用歐洲DVB-C標準。但另一方面,國外標準與國內自主研發標準之爭還在繼續,DVB-C還只是廣電系統的行業標準,而非國家標準,最終決定權不在廣電。
幾年來,國家廣電總局一直是采用國際標準的推動者。今年5月,國家廣電總局還更為詳細地制定出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的時間表:
在2003年廣電將開播10套以上付費影視頻道,力爭發展數字機頂盒用戶100萬;
到2005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在我國部分地區將進行數字電視的商業播出;
2008年將用數字電視轉播奧運會;
2010年廣播影視節目制作、播出以及衛星、有線傳輸實現數字化,數字電視接收機得到普及;
2015年將全面實現數字化,完成模擬向數字的過渡,停播模擬信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贊成這一做法,而且反對者有非常響亮的理由——要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標準。以浙江大學教授王匡為首的杭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其中的一個。
杭州國芯科技是由浙江大學與幾個企業在2001年共同創立的,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匡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該院另一位教授張明也是國芯科技的副總經理。
在浙大看來,采用歐洲標準不僅會使中國有線數字電視陷于被動,而且可能會使中國在電影點播、股票信息等數據交互方面向國外交納大筆專利費。王匡表示:“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如果再不疾呼,中國數字電視產業可能將錯過一個至關重要的機會,而一旦錯過,可能就是一二十年的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佑壽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也曾經流露出對專利費問題的擔心。“現在不收費,不敢保證以后也不收。”吳佑壽認為,以前有許多外國公司在開始的時候并不收取任何費用,免費授權給你,但是后來一旦你已經離不開的時候,就開始利用法律采取一些收費措施。
“我想,不論收不收費,我們都應該擁有自主的標準,這是最穩妥的做法。”吳佑壽說。
前不久,吳佑壽院士曾經給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寫信,希望國家盡快確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不可再拖下去。不過他對記者強調,他寫信的主要目的是害怕有線數字電視采用國外標準,會影響到地面傳輸標準的自主研發。
但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告訴《商務周刊》,廣電之所以贊成使用DVB-C標準,是因為這樣比浙大自己研發的成本要低。“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ATSC標準有3個國家在用、日本的ISDB標準有兩個國家在用之外,幾乎都在用DVB-C。”王效杰說,歐洲標準在全世界的應用最廣泛,它的市場也是在全世界,“所以基于這種芯片所生產出來的機頂盒也更便宜,我們自己的企業做出來的成本也會更低,而且可以銷售的市場是全世界。”
國家廣電總局副總工程師杜百川也強調,目前所采用的歐洲標準并不存在知識產權問題。“現在有很多人存在概念上的模糊,總是把地面傳輸和有線傳輸混淆,而且對具體的技術缺乏了解。”他解釋說,現在數據打包、解析等環節都采用的是國際電聯的通用標準,其他國家都在用,根本不收取專利費。另外,如果要開發自己的標準,那么一系列環節都要配套才合適,倘若只在傳輸上開發自己的標準,意義不大。
他對記者表示,廣電總局尊重個人研究自己的標準,尤其是地面傳輸這一環節的標準,但有線傳輸的標準自主研發一直進展不大,而市場卻處在即將啟動的邊緣,因此用DVB-C標準來啟動市場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據杜百川介紹,早在兩年前,國家數字電視領導小組曾做出過一個指示,希望國內的研發機構在2002年年底設計出一個標準。其中所指的國內研發機構,就是由浙江大學牽頭、包括6所院校和研究單位在內的有線數字電視傳輸標準聯合研發小組,杭州國芯科技是實際承擔單位。但據廣電方面說,直到現在,“國芯科技也沒有做出令人滿意、而且成本更低的標準和芯片”。于是領導小組決定再推遲一年,也就是說,如果今年年底還不能有所結果的話,將把廣電行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國家領導小組就告訴我們要朝這個方向(DVB-C)不斷推廣,我想他們不會是隨便說說。所以請放心,即便以后有了新的國家標準也不太可能出現不兼容。”杜百川對《商務周刊》說。
不過,國家主管部門似乎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始終模棱兩可。據了解,領導小組一方面鼓勵廣電在系統內加快有線數字電視的推廣速度,一方面又并不立刻停止國內的自主研發,扶正DVB-C。
有知情者對記者表示,這是在有意照顧國內研發單位,因為原來國家計委曾經投了一大筆錢給他們,現在如果撒手不管,那么錢就等于是打了水漂,不僅自己的利益收不回來,也不好向外界交待。
這位知情者還認為,一旦他們自己做出一種和別人都不一樣的芯片,那么這種芯片就只能由他們生產。如果別人想要,就必須找他們來買,或是經過他們授權來生產。而他們的芯片價格又不可能比外國生產的芯片便宜,芯片一貴,機頂盒的價格就要上漲,那么這部分多出的價格就只能由用戶來承擔。
她批評說:“其實,這件事涉及一些小集團的利益,有些人是想打著民族工業的旗號來賺中國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