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把解決貿易爭端的皮球踢還給美國.
11月12日下午,美國商務部長埃文斯走進華盛頓美國商務部大堂,他笑容滿面,輕快地拍掉身上一點細密的雨珠。在和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率領的中國貿易代表團簽訂的合同中,他為美國贏得了47億的出口合同,包括價值17億美元的30架波音新型737民航客機,以及GE為它們提供的約500臺引擎。
而在此之前的底特律,中國代表團已經答應購買價值20億美元的美國汽車。通用已經證實,該公司將在2004年和2005年向中國出口總價值達13億美元的汽車,而過去7年,通用汽車平均每年向中國出口僅2億美元的汽車和汽車部件。
對笑逐顏開的埃文斯來說,這無疑是“美好的一天”。他在簽字儀式上稱,這次交易對波音、通用以及美國人和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大勝利”。
代表團是在中美經貿關系日益緊張、美國怨氣沖天的時候到達的。創紀錄的1300億美元逆差,人民幣固定匯率以及非關稅壁壘和盜版都是美國高聲抱怨的理由。美國在國際經貿上的苛刻總是和國內政治相連。國會山憤怒的聲音往往是政客們在國內經濟差勁、百姓怒氣沖天時推卸責任和討好選民的一種方式。比如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舒莫一直興致勃勃地要求對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的產品增收27%的懲罰性關稅,而另外一些議員呼吁撤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地位。
但專家們知道這不過是一種惺惺作態。就連美國財長斯諾訪華時也承認,那些議員們“不懂經濟,也不想懂”。
這些在主要觀點上的眾口一詞和具體辦法上的莫衷一是只說明一件事情,在中美經貿糾紛上,美國越來越謹慎。而來自跨國公司們的意見,也在左右著這些國際爭端的風向。傳統上,美國政府認為中國是一個“不被影響、無法預測”的談判對手,因此,雙方強硬的姿態往往轉化為激烈的沖突,而這樣的沖突則加劇了美國的不信任,使之更傾向采取更強硬的手段。中國則由于急需出口而在實力上略遜一籌。
但是現在,中美之間的經濟依存度已經大到有可能讓結果變成兩敗俱傷。白宮已經宣布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沒有人為操縱的跡象,布什也表示反對取消中國的正常貿易關系待遇和對中國輸美商品加稅。但這不是說美國放棄了影響中國的努力,而是說它采取的方式更加柔性。
中國同樣表達善意,但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為簽字儀式致辭時,連用兩個“坦率地說”直言不諱地批評了美國對華貿易限制政策。滿臉笑容的埃文斯沒有對此發表評論,不過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哈塞爾則認為,這樣也好,至少張的這番講話顯示中國是一位能坦誠交換意見的真正的朋友。
中國正在把解決貿易爭端的皮球踢還給美國。《商務周刊》獲知,在這次的采購合同中,至少有30億美元的合同是早就達成的采購協議。這一訂單的內容是中國同意在自主研發的ARJ21型飛機中采用GE的發動機。中國已經給足了那些美國國內反對者的面子,也許后者已經知道,是到了他們該閉嘴的時候了。
但截止到記者發稿,中美貿易又發生戲劇性變化。11月17日,美國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產品實現配額限制。翌日,中國推遲了赴美第二個采購團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