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醫藥市場從平價風波以來,一直處于半穩狀態,銷售也時起時落,老百姓的消費熱情也大大趨緩,直接原因是醫院與相關醫療機構也隨之進行了藥品價格改革,使醫院與藥店處于重新競爭的局面,這樣,OTC市場的優勢遭受又一輪困惑,如何走出最終競爭面對面的現象,需要醫藥連鎖與賣場的深入思考。
通過我們對現有醫藥流通的變革中發現,消費的最終需求是要解決他本身的問題,而非一定的價格因素,對于醫藥產品的特殊性,消費者在選擇上還是有些迷茫的,在經過炒作后的醫藥產品附加值遠沒有當作產品進行銷售,所以在競爭上出現的是一種局面,就是價格問題,因為藥店所能夠分割的也只有這樣一項功能了,這就為醫藥企業與直接面對的醫療機構產生矛盾,也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醫藥的同源性問題變得非常突出,因此就要對目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探悉。
藥店大風大雨后的困惑
平價如果是一種趨勢的話,那么作為經營藥品零售企業來講,就必須要對此作好充分的準備,僅靠一時的降價是無法彌補醫藥競爭中出現的直面撕殺的問題,反而讓消費者感覺是在買一種由頭,也是非常不利于零售企業的發展?,F在的經營格局是平價遭遇醫療機構的封殺、同行的詆毀,甚至醫藥企業的不愿意合作,我們最近在上海了解到,上海開出的一家平價藥房已經開不下去了,原因是受到廠家不愿意供貨的場面,追其原因是醫藥批發企業的集體聯合抵制,關鍵就是價格的利益問題,所以藥店零售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在降價的同時,要關注整體行業的時候,可以做出聯合平價的做法,同時尋求廠商的進一步合作,尋找合作機制,擺脫中間環節的控制,當然也可以尋求上級主管的支持。
目前平價零售藥店的困惑在于平價后怎么發展的問題,怎樣在兩年后面對外企同時出現競爭的局面,不僅僅是國內競爭的問題了,在參與競爭的過程中,如何繼續推動零售發展變化,任務非常緊迫,一方面要在實施中規范競爭的要求,同時要迅速找尋突破口,在遭受多家平價競爭的時候如何面對,就象現在,平價風波剛剛過去,零售是否又會轉入淡季銷售,靠藥價競爭是否是唯一的出路?現在看來不僅僅如此了,消費者并不是需要把藥品當作經常使用的快速消費品,醫療與預防的話題仍然需要審視我們的國有現狀,作為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對于醫療的投入與教育是主導的,預防是非主導,這樣老百姓的觀念在短時間可能仍然停留在醫療上,藥品零售在現階段要注重對于醫療方式上的探索,同時加大對附加醫療的展開,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研究預防醫療的開展,在零售上繼續擴大占有率。
醫院穩中阻擊流通銷售
醫院在醫藥銷售中現在一直處于被動階段,醫院本身的體制轉換還沒有適應過來,這邊的平價吆喝越來越厲害,一直靠藥品銷售作為經營支出的醫院能否在盡快的時間里有所動作,保持醫院在正常的經營條件下,能夠與市場同步經營,所以醫院也在集中力量應對醫院處方外流的局面,阻擊藥品外流是醫院的首要目標,當然這樣的局面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但在競爭的角度看,這是現階段的必然結果,市場化程度越高,藥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隨著醫療保險品種在藥店的不斷拓展,藥品零售競爭也是在不斷出現新的動向,一方面將加強對于微機化處方的運作與管理,防止處方外流,但這樣做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懷疑與不滿,消費者會認為是一種權利的暗中操作,沒有做到透明化處理,傷害到許多經常到醫院檢查購藥的消費者,也不是長久之計,但這樣也是一種醫院的必須做法。在防止處方外流的同時,醫院也將積極拓展與宣傳相結合,經常義診參加社區活動,積極溝通消費者參加醫療活動,同時也在采取進一步的調價活動,包括特價活動,使醫療與藥品銷售的便捷與服務有機結合在一起,不斷加快對醫療與藥品經營的合理捆綁運作,把在平價藥店的藥品流失現象堵在最小程度。醫院在穩定藥品銷售外流的同時也開始人性化運作,透明化機制的建立,將改善消費者心中醫藥回扣產生藥價虛高的理解,同時建立長效的經營目標制,聯動互相關聯的醫療機構,突破價格的最終因素將決定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醫藥分離又出現合并現象
最近又有消息傳出,在不違反國家有關醫療經營許可的范圍內,在符合社會發展的同時,能夠更多實惠于老百姓,同意有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可以開設門診業務,這無疑又是一場異常的變革,讓我們看到醫療經營的全方位改變已經出現新的動向,醫藥分離的口號剛剛提出,在實施還未展開的同時,藥品零售又可以開設門診,是否有根本的矛盾?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的好事,能夠在醫院外面解決一些常規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受歡迎的,主管部門也是本著如何有效體現醫療與醫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加快運作整體行業的重新布局,將大大提升我們國家醫療體系應對即將到來的全面競爭。
其實醫藥分或合的最終結果是如何提升對社會的服務,零售藥店開設門診,方便于消費者,使醫藥零售處于同等的競爭局面,加快建設多元化戰略的市場競爭布局,醫藥分離與合并的條件是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才能展開,OTC銷售的關鍵也是在于不斷提升的外在服務質量, 因為降價始終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如果為了繼續占有市場而開展無成本經營, 這樣也會傷害到藥品生產企業, 對整體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現在平價藥店已經出現這樣的局面,靠幾樣低價藥品的低于成本價銷售,在招攬生意,這樣并不是長久之計,可能是一種促銷的手段,但容易產生整體性的不利影響,難免在行業的競爭中出現混亂的局面。
終端銷售趨勢不穩
無論是在平價藥店還是醫院處方,終端銷售的不穩定狀態,始終是讓人不放心的,如何讓藥品的零售處于穩定狀態,是醫藥經營企業的發展方向,現在看來,好象已經形成這樣一種局面,每到節日的促銷是銷售的高潮,折價與促銷的方式層出不窮,消費者也習慣于在這樣的時候,集中采購,要不就選擇在零售藥店開張之機,因此藥品零售非常不穩,導致對于零售藥品無法實施正常的檢測,這樣也無法在經營的過程中有效保證藥品最佳的有效期。
一般藥店在藥品經營的時候,經常會感覺經營的場面非常冷清,效果并不理想,銷售也時好時壞,終端始終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從現狀來看,其實還是一個規劃的問題,以前對于同一地段開設藥店是有距離規定的,現在許多地方已經打破這樣的規定,相繼在同一地段開設多家不同企業的藥品零售店,以前是儲蓄所多,現在是藥店多,這種現象最終要被市場淘汰的,所以要加強對終端零售市場的調研,不穩定的趨勢是一種目前的普遍現象,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醫藥同源引發的諸多問題其實就是競爭引發的結果,市場放開后的競爭需要有序展開,靠店面的數量已經不能夠再有所作為,贏利為目標的經營始終是最基本的,醫療與醫藥之間的問題是一個短時間存在的市場運營機制問題,沒有太大的沖突,畢竟醫療與藥品的性能上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治病為主,后者以預防為主,兩者互相協作遞進是市場布局的最佳狀態.